[实用新型]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8135.5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程锋;董建明;李清斌;张兆林;郭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杜传青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烧结 返矿下料 漏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矿输送装备,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
背景技术
按品种将烧结返矿通过烧结返矿下料漏嘴、烧结返矿皮带等中转卸到规定的地点是冶金行业一个工作量巨大的日常工作。现有的烧结返矿下料漏嘴底部敞开形成出口,迎料板与烧结返矿皮带在空间成垂直方向,烧结返矿沿迎料板运动到烧结返矿皮带上的方向在烧结返矿皮带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烧结返矿皮带的传输方向相垂直,因此对烧结返矿皮带产生一个侧向推力,造成烧结返矿皮带跑偏,使得烧结返矿皮带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引起烧结返矿皮带频繁地被刮坏。另外,当有较大异物进入烧结返矿下料漏嘴时,异物容易卡在烧结返矿下料漏嘴出口与烧结返矿皮带之间,也容易引起烧结返矿皮带被刮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烧结返矿通过它下料到烧结返矿皮带,烧结返矿皮带不跑偏;且不会产生较大异物卡在烧结返矿下料漏嘴与烧结返矿皮带之间的情况,使烧结返矿皮带使用寿命大为延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包括上大下小的漏斗体,所述漏斗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底板,所述漏斗体对应于烧结返矿皮带传输方向的两侧挡料板上至少开设有一个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体对应于烧结返矿皮带传输方向的两侧挡料板上各开设有一个出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的外围设置有用于安装阻挡插板的插板轨道框。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体垂直于烧结返矿皮带传输方向的一侧挡料板上设置有故障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将底部用密封底板封闭,出料口开设在漏斗体对应于烧结返矿皮带传输方向的两侧挡料板上,烧结返矿从两侧挡料板上的出料口垂直向下落到烧结返矿皮带上,从而能够避免在烧结返矿皮带所在平面产生与烧结返矿皮带运动方向的相垂直的冲力,解决烧结返矿皮带跑偏的问题。
2)比出料口尺寸大的异物进入烧结返矿下料漏嘴时,它只会落在底板或料垫上,从而能够避免卡在烧结返矿下料漏嘴与烧结返矿皮带之间,延长烧结返矿皮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中所示的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具有上大下小的漏斗体2,漏斗体2的底部被密封底板6封闭,漏斗体2对应于烧结返矿皮带5传输方向的两侧挡料板上各开设有一个出料口3。漏斗体2的上口为一与烧结筛1平行的平面。当烧结筛1工作时,烧结返矿先落到密封底板6上形成料垫,待烧结返矿积累到大于物料的安息角时,从两侧挡料板上的出料口3排出,再下落到烧结返矿皮带5上,从而能够避免在烧结返矿皮带5上产生与烧结返矿皮带5传输方向相垂直的冲力,解决烧结返矿皮带5跑偏的问题;当有比出料口3尺寸大的异物进入多功能烧结返矿下料漏嘴时,它只会落在密封底板6或料垫上,而不能通过出料口3排出,从而能够避免卡在烧结返矿下料漏嘴与烧结返矿皮带5之间,延长烧结返矿皮带5的使用寿命。出料口3的外围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阻挡插板的插板轨道框4,这样,在进行更换托轮之类小型检修作业时,可以将阻挡插板插入插板轨道框4,从而挡住出料口3,防止烧结返矿皮带5因荷载不易启动而烧坏电机的问题。漏斗体2垂直于烧结返矿皮带5传输方向的一侧挡料板上还设置有故障检修门7,这样可以方便地取出异物,处理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只要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的教导所为之种种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81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通分料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螺旋输送机头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