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匣及测试载具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8108.8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森;姜新华;陈小晋;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曾红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匣以及测试载具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供测试机台测试适配器的测试匣及测试载具组合。
背景技术
一般,生产厂商依据不同规格及产品需求制造各类的产品,都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以确保产品品质。以适配器(Adaptor)为例,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有关例如抗瞬间冲击电流的性能测试。目前的测试方式,主要考虑两种情形的瞬间冲击电流:一是当该适配器满负载时,其输入端的交流电源进行瞬间开启/关闭的调变,以判定适配器是否具有抵抗电源瞬间调变能力以符合产品品质要求,此种测试方式为电源控制回路测试;二是当交流电源对适配器正常供电时,适配器进行瞬间满负载/空载的调变,以判定适配器是否具有抵抗负载瞬间调变能力以符合产品品质要求,此种测试方式为负载调整率测试。
在现有技术中,进行此项目测试,需要采用多台例如交流电源供应器及直流负载的独立测试机台进行。其中,交流电源供应器是与适配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而直流负载是与该适配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进行测试时,使用者依据测试要求,分别调变交流电源供应器所输出的电压幅值、电压频率、周期数及波形参数,以控制交流电源供应单元的电压输出;以及调变负载电流、负载载入时间及周期数等参数,以控制直流负载供应单元的加载。通过交流电源供应器输出电压及直流负载的电流的调变,可对待测适配器进行测试,并将得到的测试结果与适配器的品质要求作比对,判定待测适配器的品质。
然而,目前用以测试适配器的测试流程,皆是针对单个适配器依序测试,使得测试运输动线过于冗长。并且,采用单个适配器依序测试的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不利于自动化的导入。其次,其测试过程工序复杂,导致测试后的适配器品质隐患多,容易造成大量外观不良品。另外,在适配器经过频繁地反复插拔后,也容易造成电气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这一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测试匣,其主要可同时承载并电性耦接多个适配器,使得测试机台在与测试匣组合搭接之后,可通过测试匣同时测试多个适配器。并且,若要进行下一个测试项目时,只需移动测试匣与另一测试机台组合搭接即可进行测试,因而可省去以往必须重复地对适配器进行插拔的动作。通过减少适配器的插拔次数,可降低划伤适配器的可能性,并提高适配器的可靠性。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匣,不但可体现模组测试的方便与快捷,更能很容易实现多种测试项目的自动化而减少人力成本,进而可为产线自动化提供了标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一种测试匣用以承载多个适配器。每一适配器皆包含有适配单元、位于适配单元上的交流输入插座以及带有连接线的直流输出端子。测试机台通过测试匣测试适配器。测试机台包含有多个交流测试输入端子组及直流测试输出端子组。测试匣包含本体、多个交流输入端子以及多个直流输出插座。本体包含有多个承载槽。每一承载槽用以承载适配单元中的其一。交流输入端子设置于本体。每一交流输入端子用以供交流输入插座中的其一可插拔地连接。直流输出插座设置于本体。每一直流输出插座用以供直流输出端子中的其一可插拔地连接。当本体与测试机台搭接时,每一交流输入端子与每一直流输出插座分别电性连接至交流测试输入端子组中的其一与直流测试输出端子组中的其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每一承载槽具有一集线槽,用以在承载槽承载适配单元时容置对应的连接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测试匣进一步包含有两侧壁、上板以及后板。两侧壁分别位于本体的两侧。承载槽位于两侧壁之间。每一侧壁包含有夹持槽,用以供机械手臂夹持。上板分别连接两侧壁。上板包含有多个穿孔。每一穿孔与对应的直流输出插座连通。其中,每一直流输出插座位于本体与上板之间,每一交流输入端子部份地位于本体与上板之间并部分地延伸至对应的承载槽中。后板分别连接两侧壁及上板。后板包含多个交流连接输入插槽组及多个直流连接输出插槽组。每一交流连接输入插槽组电性连接至交流输入端子中的其一。每一直流连接输出插槽组电性连接至直流输出插座中的其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上板进一步包含有多个缺口。缺口位于上板的一边缘。每一缺口对齐承载槽中的其一。当每一适配单元于承载于对应的承载槽时,每一适配单元的连接线可由对应的集线槽中通过对应的缺口而沿伸出上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载具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8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