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婴儿全身射频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726.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轶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341 | 分类号: | G01R33/341;G01R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磁共振 成像 系统 婴儿 全身 射频 线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射频线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婴儿全身检查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影像系统(MRI)是核磁共振(NMR)在医学上的一个应用。磁共振影像系统的主磁系统产生一均匀强磁场(称为MRI系统主磁场-B0)。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B0场下发生自旋极化。磁极化的氢原子核自旋在人体中产生磁矩i。在没有B0以外的外磁场激励情况下,该磁矩处于稳态,方向和主磁场B0方向同轴向,不产生有用的信息。
当有外加的均匀的射频(RF)磁场(称为激发磁场或B1磁场)存在时,人体内磁矩受激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经接受线圈采集,电子线路和软件整合处理后,最终获取磁共振影像系统(MRI)的数据和图像。
具体而言,射频发射线圈在所需探测的图像区域产生B1磁场,该射频发射线圈由采用功率放大器的受计算机控制的射频发射器驱动。在激发过程中,原子核自旋系统吸收能量,使磁矩绕着主磁场方向进动。在激发后,进动的磁矩将经历自由感应衰减(FID),释放其吸收的能量并返回稳态。自由感应衰减(FID)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以射频电磁场向周围传播,在人体受激部分附近放置的接收射频线圈会受此射频电磁场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压,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即得到核磁共振(NMR)信号。接收射频线圈可以是发射线圈本身也可以是专门接收射频信号的独立线圈。集成在主磁场系统中的梯度线圈可以产生附加脉冲梯度磁场,选择性地激发所需要位置的体内的原子核,并对信号进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在空间频率坐标系(k空间)中建立一幅完整的核磁共振信号图,最终经过傅立叶变换,在寻常空间(R空间)内得到一幅完整的磁共振影像。
在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中,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均匀性是获得高质 量图像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一般的磁共振影像系统中,通常采用整体射频线圈取得最佳激发场均匀性。整体射频线圈是系统中最大的射频线圈。但是,如果同时使用较大的线圈接收,则会产生较低的信噪比(SNR),这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接受线圈与参与成像的信号发生组织距离较远。因为在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中最重要的是高信噪比(SNR),所以经常采用专用线圈进行射频接收以提高所需探测部分的信噪比(SNR)。
在实用中,设计较佳的专用射频线圈应当具有下列功能:高信噪比、好的均匀性,谐振电路的高空载质量因子(Q)。此外,线圈装置必需设计成适于医生操作并具有舒适度,而且在病人与射频电子设备之间提供保护屏障。一种提高信噪比(SNR)的方法是正交接收。在这种方法中,由覆盖所需探测区域的两个互相独立的线圈探测两个信号。采用正交接收的射频信号信噪比是采用单个线性线圈情况时的 倍。另外一种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是相控阵线圈技术。为了对一个较大的区域进行成像,如果使用单个较大的线圈,线圈所覆盖的所有区域的噪声均进入线圈,因此信噪比差。如果使用相控阵技术,使用多个独立的小线圈一起覆盖此区域,由于只有临近线圈的很小区域的噪声才能进入线圈,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噪比。
婴儿全身射频线圈装置在临床磁共振成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诊断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性器官,用以检查是否有先天发育问题等疾病。现有的婴儿全身线圈装置多基于早期设计思想,在多通道运用和高速并行数据处理方面略显不足,存在接收通道少、信噪比分布不均匀和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接收通道少、信噪比分布不均匀和并行采集加速因子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根据新生儿的体形特点设计的具有8通道的婴儿全身射频线圈装置,充分发挥了高端磁共振系统多通道并行加速扫描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