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综合能源的多功能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606.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秋荣 |
主分类号: | H02J7/34 | 分类号: | H02J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2322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能源 多功能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的多功能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带动电动机械,如汽车发动机、电梯平层装置等,其启动瞬间所需的电源功率往往高于正常稳定工作时所需的电源功率甚多。为保证这些装置能顺利启动,通常是提供额配其启动功率的电源装置,或额外提供启动供能设备。
以上的解决方案缺陷在于:
(1)电源装置和启动供能设备不具通用性,功能单一,对于不同的电动机械极有可能需要重新投入,成本过高,不便实施。
(2)电源装置和启动供能设备的输入能源仅限于市电或蓄电池,应用场所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的多功能电源装置,不仅可以利用市电和蓄电池,还可以利用光伏、风力、潮汐等多种发电模式进行供能和蓄能,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所的电动机械启动和工作所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综合能源的多功能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与蓄电池并联的特殊电容,还包括与蓄电池并联的多能源输入装置,该多能源输入装置是市电电源或光伏发电装置或风力发电装置或潮汐发电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该多能源输入装置优先通过光伏或风力或潮汐提供电流,即使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该多能源输入装置提供的电流不稳定或过于微弱,也可以藉由该特殊电容能够感应微弱电流并存储该电流的电能,用于补偿蓄电池对负载电路放电的电流;在光伏或风力或潮汐之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功率时,可选择自动逐次叠加组合成混合式的输入,在恶劣情况下还能通过市电电源进行补偿,可以自动平衡不稳定的电源输入,同时保持稳定的电源输出。
对于汽车发动机、电梯平层装置等启动瞬间功率较高的电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电池两端并联特殊电容,在蓄电池和多能源输入装置供电的时候能够储存电能,当电动装置启动的瞬间,能够迅速放电补偿该电动装置所需的启动功率。
而由于特殊电容在等效电路的内阻低于蓄电池,该蓄电池的充放次数大大减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特殊电容设有并联的若干个,该并联的特殊电容的数量根据补偿电流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以满足对放电电流的不同要求,根据并联超级电容的不同数量来补偿供应不同级别的电流。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蓄电池并联的逆变器,即成为一种多能源输入的多功能UPS电源装置,可以提供高品质的稳定电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与蓄电池并联的充电器,即成为一种多能源输入的多功能充电装置。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1)不仅可以利用市电和蓄电池,还可以利用光伏、风力、潮汐等多种发电模式进行供能和蓄能,能满足多种应用场所的电动机械启动和工作所需,尤其是配合工业错峰用电依然可保障有序生产;
(2)启动功率有保障,不再需要配合额外的供能设备,成本下降;
(3)充分转换微弱电流的虚功为有用功,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使电源输入更加稳定,保护了设备的线路;
(4)根据输出的负载自动调节,进行平稳输出;
(5)等效电路的内阻低于一般的蓄电池,有效的降低了电池充放次数,使其寿命延长。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综合能源的多功能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1、与蓄电池1并联的特殊电容2,还包括与蓄电池1并联的多能源供能装置3,该多能源供能装置3是市电电源或光伏发电装置或风力发电装置或潮汐发电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
该多能源输入装置3优先通过光伏或风力或潮汐提供电流,即使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该多能源输入装置3提供的电流不稳定或过于微弱,也可以藉由该特殊电容2能够感应微弱电流并存储该电流的电能,用于补偿蓄电池1对负载电路4放电的电流;在光伏或风力或潮汐之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功率时,可选择自动逐次叠加组合成混合式的输入,在恶劣情况下还能通过市电电源进行补偿,可以自动平衡不稳定的电源输入,同时保持稳定的电源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秋荣,未经陈秋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协调半双工通信协议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通风降噪装置和通风降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