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极耳翻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537.3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3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齐保;蔡开贵;罗登红;熊健群;李虎;唐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极耳翻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止极耳翻褶机构。
技术背景:
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能源,已广泛用作无线通讯、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电源,并在用于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储能电源等电动力源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是将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通过卷绕或叠片组装成电芯。其中,极耳与极片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将极耳焊接到极片之上,另一种是直接在极片基材上裁切出一个或多个极耳。后者制作的极耳为箔材。由于箔材很薄,在极片自动传送过程中会出现极耳翻边褶皱,甚至极耳根部撕裂而断带的现象,从而造成电芯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坏品,极大地影响产品良品率以及材料的利用率,并且无法实现自动化设备的大量生产。所以,目前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采用手动方式进行生产。对于防止极耳翻褶机构的研究与实现,有助于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电芯性能和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极耳翻褶机构,其能防止箔材极耳在极片传送过程中出现的过辊翻边、褶皱、撕裂、断带现象,促进用箔材作为极耳的极片设计以及电芯能顺利进行自动化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防止极耳翻褶机构,由抚平部、走带导辊、固定支架组成,抚平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走带导辊上,抚平部位于走带导辊的入带相切位置。
所述的抚平部为平面或曲面。
所述的抚平部为抚平曲板。
所述的抚平部为抚平圆辊。
所述的抚平部与其对应的走带导辊的直径比为0.1~1.5。
所述的抚平部与走带导辊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5~18mm。
所述的抚平部与走带导辊之间的最小间隙为2~12mm。
所述的抚平部在较走带导辊宽。
所述的固定支架为弹簧或气缸。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用于固定抚平部在走带导辊上,并可将抚平部与走带导辊的间隙调整到合适大小,电池极片从间隙穿过,抚平部的作用面与极片带路的间隙随着靠近走带导辊而逐渐减小。当极片的极耳进入走带导辊时,抚平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防止极耳外翻;当极耳经过抚平部和走带导辊之间的间隙时,抚平部不但将极耳压向走带导辊,使极耳紧贴在走带导辊上,同时它还具有碾平极耳的作用。带有一个或多个箔材极耳的极片在自动传送过程中经过走带导辊时避免了箔材极耳的外翻或褶皱,极耳在极片传送过程及传送末端均能保证平整,而极耳平整、顺利通过导辊有利于自动生产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见图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防止极耳翻褶机构,由抚平部1、走带导辊2、固定支架3组成,抚平部1通过固定支架3固定在走带导辊2上,抚平部1位于走带导辊2的入带相切位置。所述的抚平部1为曲面的抚平曲板。所述的抚平部1与走带导辊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2mm。电池极片4从间隙穿过,抚平部1的作用面与极片4带路的间隙随着靠近走带导辊2而逐渐减小。当极片4的极耳5进入走带导辊2时,抚平部1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的抚平部1在较走带导辊2宽,从而防止极耳5外翻;当极耳5经过抚平部1和走带导辊2之间的间隙时,抚平部1不但将极耳5压向走带导辊2,使极耳5紧贴在走带导辊2上,同时它还具有碾平极耳5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
见图2,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抚平部1为抚平圆辊,所述的抚平部1与其对应的走带导辊2的直径比为0.2,所述的抚平部1与走带导辊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2m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这里不在重复。
具体实施方式三
见图3,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抚平部1与其对应的走带导辊2的直径比为1.5,所述的抚平部1与走带导辊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6mm,所述的固定支架3为弹簧,其可以自动调整抚平部1与走带导辊2之间的间隙。将抚平圆辊紧压在走带导辊2上。其压紧力可根据需要通过弹簧的弹力来调节。间隙调整的优点在于:当极片存在搭接式接头或极片设计厚度发生变化时,不需要手动调整抚平圆辊和走带导辊2之间的间隙。这样使用更加方便,且能有效校正极耳表面褶痕,缺点是机械设计会较复杂。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这里不在重复。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张力防脱型钩式接地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