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7532.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6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义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00 | 分类号: | B32B38/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cd 线性 移动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荷耦合组件技术,特别是指一种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产业界一般在贴合触控面板与薄膜过程中,几乎都是使用平压贴合或是偏压贴合的贴合机台来完成。这两种机台皆采用人工方式摆放薄膜,并以肉眼方是来调整位于贴合机台上的相对位置,但是,人工方式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稳定率,因此,经常发生薄膜与触控面板贴合失败的情况,所以无法提升机台贴合的良率。
另一种有别于前述以人工肉眼方式调整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台,是加装单一影像撷取装置在一触控贴合机台,此影像撷取装置可获取一触控面板与一薄膜上的参考点后,进行相对位置的调整来进行贴合。此后述加装影像撷取装置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台,能够提升贴合良率,进而有效降低生产的相关成本。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加装单一影像撷取装置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台,虽然改进了工艺,但是须要较长时间来获取触控面板与薄膜上的参考点,无法达到此机台应有的生产效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装单一影像撷取装置的触控面板贴合机台,须要较长时间来获取触控面板与薄膜上的参考点,无法达到此机台应有的生产效能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用于一触控面板偏贴压合机台,该系统包含一触控面板偏压贴合机台、一第一CCD装置、一第二CCD装置以及一影像传输与计算单元;所述触控面板贴合机台还包含一第一承载单元、一第二承载单元以及一三轴调整单元,该第一承载单元为承载一面板,该第二承载单元为承载一薄膜,该三轴调整单元连接于该第一承载单元,调整该第一承载单元的X、Y、θ轴;所述影像传输与计算单元连接所述第一CCD装置、所述第二CCD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单元,所述第一CCD装置与该第二CCD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承载单元与该第二承载单元上方,该影像计算与传输单元计算出该第一CCD装置与该第二CCD装置取得该面板与该薄膜的定位点的影像位置的一定位结果,并传输该定位结果至该三轴调整单元,来调整该第一承载单元的X、Y、θ轴,以进行该第一承载单元上的该面板与该第二承载单元上的该薄膜的贴合动作。
所述的系统中,所述第一CCD装置与该第二CCD装置以同步及线性方式分别移动于所述第一承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承载单元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备有双CCD装置能够缩短影像撷取以及定位的时间;能够达到接近百分之百最佳的触控面板贴合良率,降低产生废料的情形;有效减少人工的工作时数,并减少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CCD装置与第二CCD装置进行一次定位的定位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CCD装置与第二CCD装置进行二次定位的定位点的示意图;
CCD线性移动定位系统 100
触控面板偏压贴合机台 110
第一承载单元 111
第二承载单元 113
第一CCD装置 130
第二CCD装置 150
面板 170
定位点 171
定位点 173
薄膜 190
定位点 191
定位点 1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热伸缩定长装置
- 下一篇:用于永磁铁氧体-瓦形磁体生产的自动取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