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力随钻扩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331.0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胡挺;杨德喜;王超;张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28 | 分类号: | E21B7/2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随钻扩眼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随钻扩眼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液力随钻扩眼器。
背景技术
随着对油气藏认识的深化和油气田开发的深入,钻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也越来越依赖于工具的发展和手段的完善,随钻扩眼技术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和发展的;所谓随钻扩眼技术就是采用随钻扩眼工具和常规钻头程序,在全面钻进的同时扩大井眼的一种钻井技术。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在钻井过程中常会出现盐膏层或易缩径地层,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常规膏盐层钻井方法经常会出现卡钻的现象,这时采用常规膏盐层钻的施工难度大,成本增高,钻井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力随钻扩眼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随钻扩眼工具对盐膏层或易缩径地层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钻井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液力随钻扩眼器,包括筒体、锥体筒、燕尾槽轨道、扩眼刀片、中心杆、压缩弹簧、定位帽和定位螺母;在筒体下部内有能上下移动的锥体筒,锥体筒的外部呈上宽下窄的锥形,在锥体筒的外部圆周分布有至少两条由上至下的燕尾槽轨道,在燕尾槽轨道对应的筒体上有安装孔,扩眼刀片的中部位于安装孔内,扩眼刀片的内端呈燕尾状并安装在燕尾槽轨道内;在锥体筒的内部上侧有内凸台,在内凸台上有锥形筒过流孔;在筒体内有能上下移动的中心杆,中心杆的下端外侧与内凸台固定连接在一起;锥形筒上方的筒体上固定有环形的筒体内凸起,在筒体内凸起上有筒体过流孔;中心杆的上部穿过筒体内凸起并与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的空腔,在中心杆的上部固定有定位帽,在定位帽和筒体内凸起之间的中心杆的外侧套装有压缩弹簧;在定位帽上方的中心杆上有卡槽,定位螺母固定在中心杆的卡槽内并且其外部与筒体的内部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锥体筒的外部圆周可均布有三条由上至下的燕尾槽轨道;三条燕尾槽轨道对应的筒体上有三个安装孔,扩眼刀片的内端安装在燕尾槽轨道内。
上述锥体筒的内部下侧可有螺纹,在锥体筒的下侧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扶正套,扶正套的外径与筒体下部的内径相对应。
上述锥体筒的上端外侧和扶正套的下部外侧可分别有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槽内固定安装有O型密封圈;与扩眼刀片对应的筒体的安装孔上固定安装有矩形密封圈。
上述中心杆的下端外侧与内凸台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中心杆的上端外侧与定位帽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对扩眼刀片的径向收缩和展开,使其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所需情况调节刀具半径,因此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筒体,2为锥体筒,3为燕尾槽轨道,4为扩眼刀片,5为内凸台,6为筒体过流孔,7为中心杆,8为筒体内凸起,9为压缩弹簧,10为定位帽,11为定位螺母,12为扶正套,13为O型密封圈,14为矩形密封圈,15为锥体筒过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