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救护车车载制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7149.5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明;李丽;张顺海;李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克明 |
主分类号: | A61M16/10 | 分类号: | A61M16/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护车 车载 制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护车车载制氧机。
背景技术
氧是维系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资,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和新陈代谢都需要氧来维持。人体如果缺氧,轻者精力疲惫、头昏眼花,重者可引发和加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常吸氧可以提高血液氧分压、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达到治疗保健的双重目的。同样吸氧对大脑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大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因此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适度的补氧可以提高注意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随着工业化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每天工厂烟囱和机动车辆等排出的大量废气,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平均每1000升空气中就含有40升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环保的头号难题,氧饥荒已经出现。我国有关科学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90%的都市人缺氧,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脑力、体力消耗增加,都需要吸氧。
氧疗是医学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疾病的患者对氧都有或多或少的需要。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每天定量吸氧,可以清洁呼吸系统环境,缓解症状。而且最好家庭备有制氧设备,以待不时之需。患有动脉硬化、肝、肺功能障碍症以及冠心病、脑中风的患者,定期吸氧可以降低发病频率,改善内脏功能,增强免疫能力。长期坚持进行氧疗,对于疾病的彻底恢复有很重要的作用。
氧气在急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救护车所用氧气均为氧气罐,而氧气罐在震动剧烈时容易发生危险,且须经常检查罐内的氧气量,以免影响使用。
从80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就开始利用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技术生产医用氧气。PSA方法制氧最大的优点是出氧浓度高,可达95%,出氧速度快,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进入90年代,在美日等国家利用PSA方法研制的小型制氧机问世,该种制氧机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可24小时连续供氧,使用寿命长。发达国家人们早已形成定期吸氧的习惯,在欧美、日本随处可见氧吧,氧厅,办公楼里附有吸氧机。日本街头,更设有投币的自助氧吧,美国不少家庭已买了小型氧气机,氧气还被制成罐头。在商场,人们可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买到氧气,美国APC公司的罐装氧气年产值4.5亿美元。目前国外生产的PSA制氧机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但价格昂贵,工艺和结构复杂,维修不便,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我国小型PSA制氧机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目前沈阳、北京、杭州等几家企业生产小型PSA制氧机,其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低、功能不完善,存在着性能不稳定、含氧量快速降低、气动部件易损坏等缺点。而救护车车载制氧机还未见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如何在救护车上摆脱氧气罐,提供一种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它以空气为原料,以救护车为动力,采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而产生医用氧气,满足救护病人的救治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它包括安装在救护车上的箱体,在箱体内设有压缩机,压缩机与气源装置连接,同时压缩机与冷却器连接,冷却器通过电磁阀与至少一个吸附塔连接,吸附塔则与储氧罐连接,储氧罐与湿化瓶连接;压缩机和电磁阀均与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源与救护车发电机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还与键盘、LCD显示器连接。
所述吸附塔有两个,用医用塑胶管分别与电磁阀、储氧罐连接,各吸附塔均设有沸石分子筛。
所述压缩机为无油压缩机。
所述气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过滤器和除湿器,除湿器与压缩机连接。
所述电磁阀采用五位三通阀。
所述储氧罐与湿化瓶间设有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克明,未经李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7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