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6801.1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44 | 分类号: | F1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震器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硬度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避震器的主要功能是当车辆行驶于不平的路面时,能够抑制不平路面所产生的震动以稳定车辆,除了避震器本身的结构强度外,还需要依据不同路面环境去改变避震器的硬度。一般的避震器是利用流体流动的特性,通过改变该流体在管路内流动的压力,来改变避震器的硬度。
如中国台湾M398581号专利所述,通过旋转调控件使调控部的斜面最凸部推抵轴阀移动,来改变油路的流通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阻尼值来改变避震器的硬度。但是,这种避震器无法作定量的调整,特别是安装两个避震器于车辆两边时,其调整的辨识度不高,不易确定两个避震器所调整的幅度是否相同,此时,使用者在调整避震器时,需花费较多工作时间去做确认。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当使用者在调整该避震器时,该避震器能有回馈的效果,使得使用者能够确实掌握调整的幅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包括:
一调整部,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
一固定部,该固定部具有一滚珠及一固定杆,所述调整部螺锁于该固定部,转动所述调整部可让使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该滚珠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转动所述调整部,该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该滚珠具有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使该滚珠碰到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时会自动卡抵,该固定杆卡抵于所述调整部,该固定杆随着所述调整部相对于该固定部滑动;
一接杆部,包括一外管、一杆体,该外管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该杆体滑设于该外管内,该杆体可沿该外管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该杆体一端抵靠于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调整部会带动所述固定杆去推抵该杆体,当所述 滚珠卡抵于所述第一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一位置,当该滚珠卡抵于该第二凹槽时,该杆体处于第二位置,该杆体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复位的趋势。
所述接杆部还具有一弹簧及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设于所述外管,该弹簧一端抵靠于所述杆体,另一端抵靠于该定位座。
所述固定部具有一长槽,所述固定杆位于该长槽内,所述固定杆可于该长槽内滑动。
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外壳,该外壳设于所述调整部外部,转动该外壳,所述调整部同步转动。
所述调整部螺锁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整部还具有一弹性圈,该弹性圈设于所述调整部与所述外壳之间。
所述外壳的外缘为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利用滚珠去卡抵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内,借助弹性件的弹力,该滚珠卡抵时会发出较大的声响,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卡抵声的次数,来判断调整的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较佳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到的效果,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畴,事先声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的油量调整结构,包括一调整部1、一固定部2及一接杆部3。
调整部1具有一第一凹槽11、一第二凹槽12,可再增加一外壳13,并把该调整部1螺锁于该外壳13内,转动外壳13,调整部1同步转动,该外壳的外缘为波浪状,用以方便使用者转动;调整部1还具有一弹性圈14,该弹性圈14设于调整部1与外壳13之间,以使调整部1能紧密的旋紧于该外壳13内,增加气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