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墙套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96744.7 | 申请日: | 2011-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2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品社;李东海;白明;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墙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设备中用于全封闭组合开关设备或户内变压器设备与室外设备相连的一种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126kV以上等级的穿墙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和新绝缘材料的利用,同时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在恶劣环境的正常使用或者避免有可能存在的室外恶劣条件对设备的损害,因此在电站设计时,往往希望电力变压器设计在室内,输电线路可以通过穿墙、电缆埋地的方式与室外设备连接。若采用电缆埋地的走线方式,则布线错综复杂,走线绕而远,需事先建设电缆夹层或走线通道,不便于观察走线电缆的绝缘情况。因此采用穿墙套管形式则简单可行,便于维护。在高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中,因所承载的负荷较多,因此绝缘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电力设备成为了优先开发的重点。目前各行业普遍采用的穿墙套管是整体环氧浇注的结构,不易安装与维护;另外,虽然具有额定电流大,绝缘强度高,但其绝缘强度仅靠环氧材料本身及生产工艺的水平,一旦绝缘套管破损或老化就没有其他的辅助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安装与维护,绝缘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穿墙套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墙套管,包括两个绝缘套管、两个过渡外壳和两个压环,每个过渡外壳、绝缘套管和压环形成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一组,两组的过渡外壳通过绝缘法兰连接并形成对称设置,每组的过渡外壳和绝缘套管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一端通过等电位连接与绝缘法兰进行连接,导电体的另一端与压环进行连接,两组之间的过渡外壳通过伸缩节进行连接,在伸缩节与过渡外壳之间均设置有绝缘法兰;所述的过渡外壳、绝缘套管和压环均为分体式结构,绝缘套管与过渡外壳为密封连接,压环、绝缘套管、过渡外壳和绝缘法兰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设置内绝缘介质。
所述的内绝缘介质为SF6气体。
所述过渡外壳的外侧设置密度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将过渡外壳、绝缘套管和压环设置成分体式结构,然后安装时进行密封连接,这样不仅易于方便制造和安装与维护,而且密封连接后形成的密闭空间可以填充绝缘介质,实现由绝缘套管为主体的外绝缘和内部填充的绝缘介质形成的双重绝缘保护,确保良好的绝缘效果,提高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SF6气体来作为内绝缘介质,其绝缘性能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度继电器用以监视SF6气体的浓度和压力,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两个绝缘套管2、两个过渡外壳3和两个压环1,每个过渡外壳3、绝缘套管2和压环1形成由内向外依次连接的一组,两组的过渡外壳3通过绝缘法兰8连接并形成对称设置,每组的过渡外壳3和绝缘套管2的内部还设置有导电体6,导电体6一端通过等电位连接7与绝缘法兰8进行连接,导电体6的另一端与压环1进行连接。两组之间的过渡外壳3通过伸缩节4进行连接,在伸缩节4与过渡外壳3之间均设置有绝缘法兰8。所述的过渡外壳3、绝缘套管2和压环1均为分体式结构,绝缘套管2与过渡外壳3为密封连接,压环1、绝缘套管2、过渡外壳3和绝缘法兰8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设置内绝缘介质。本实施例中的内绝缘介质为SF6气体,本实施例中还在过渡外壳3的外侧设置密度继电器9。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管2一般采用硅橡胶伞套,其内部衬有环氧树脂缠绕成型管,端部的附件由高强度合金铝低压铸造成型。本实用新型的过渡外壳3通常采用防锈铝合金制造,外壳端部法兰面留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这样与绝缘套管2便形成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安装与维护,绝缘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开高压开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7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