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6522.5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博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射频 识别 终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的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传统的”PDA+读写器”模式的射频识别终端装置,硬件费用较高,不方便移动携带,识别距离短,一般都只能识别30cm,影响使用中的数据快速采集效率,功能实现受到PDA功能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远距离快速盘点、移动式数据采集、物体定位寻迹的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让终端装置摆脱PDA功能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包含有接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收模块上连接有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上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上连接有显示模块;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MCU-1666。
所述的接收模块为信号天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使用灵活,摆脱了PDA的功能限制,识别距离远,节约了硬件成本;可同时识别ISO18000-6与EPC标准的电子标签,增强了功能的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流程图。
图中,1-接收模块,2-射频模块,3-中央处理器,4-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物品的远距离快速盘点、移动式数据采集、物体定位寻迹等,还具有如条码扫描、GPRS、无线局域网等附加功能。主要应用于物流供应链跟踪、智能交通管理、邮政包裹跟踪、机场行李跟踪等应用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在设置的接收模块1上连接有射频模块2,射频模块2上不连接PDA,直接连接型号为MCU-1666的中央处理器3,中央处理器3上连接显示模块4;接收模块1为信号天线,信号由接收模块1接收,通过射频模块2传输到中央处理器3,结果由显示模块4显示。
传统的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在接收电子标签返回弱信号的同时,在发送较大的同频信号,而且这两个信号在功率上具有很大量级的差别。通常的办法是对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进行隔离,隔离器件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读写器的成本,而且增大了读写器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接收返回弱信号时,让反射信号和发射信号相乘,既省去隔离器,又得到本振信号,使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匹配,提高接收灵敏度,实现标签返回弱信号的提取和接收。
传统的远程射频识别终端装置只能读取一种标准协议的电子标签,这对产品的广泛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将标签协议处理分为底层数字信号处理和标签操作函数两个层面。底层数字信号处理是对基带数字信号的收发、滤波和编解码,一般采用DSP或FPGA来进行处理;标签操作是按协议的规定,实现对标签的读取访问、编程、锁定、销毁等各项功能,可通过微处理器来实现。鉴于读写器模块体积小、低功耗的技术要求,减少元器件,可采用单MCU来完成操作。当标签反射信号和与之进行混频的载波信号相差一定的相位角时,解调出来的信号幅度为0或者几乎为0,这样就形成了标签读取的盲点,可通过在发射端或接收端移相来解决这一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博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博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6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HF频段的RFID数据采集器
- 下一篇:自动职业介绍系统及招聘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