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橇装式转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5404.2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毛勇;朱天寿;杨世海;丑世龙;王晋龙;安玥馨;兰武旗;姚鹏;鱼岗;梁娜;孟金玲;刘文娟;王宗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橇装式转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输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油加热增压泵,是一种橇装式的转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各个油井的产出物经分离、计量后远距离传输到集中处理站,集中处理站对来油做进一步的分离、净化等处理。从油井到集中处理站的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为克服原油流动阻力、提供举升能量,在输油管道沿线需设若干个中间加压泵站,给油流加压。有的油田产出的原油具有高含蜡、高凝固点、高黏度的特点,在输送中的各中间泵站上需要采用加热输送工艺,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来降低其粘度,达到减少管路摩阻损失的目的,确保原油安全、快捷的输送。
目前,油田采用在输油管道沿线上建设增压点及接转站等基础站点的方式,对输送油流进行增压、加热等处理。这种集输流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大量增压点、接转站的建设,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工艺流程的要求,投入成本大;原增压点的流程是:加热-分离-增压-加热-外输,温度较高的原油在系统中流动的时间和距离较长,原油结垢后,对设备、阀门等产生的影响较大;使用的仪表设备仍旧是单向自动化仪表,不能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自动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橇装式转油装置,将原增压点工艺: 加热-分离-增压-加热-外输,改为增压-加热-外输,减少温度较高的原油在系统中流动的时间和距离,从而减少原油结垢对设备、阀门等的不良影响。降低油田建设成本,减少损耗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橇装式转油装置,包括橇座、增压泵、燃气加热炉、标定计量罐、燃气储存罐和过滤器,在橇座上固定有一个燃气加热炉,与燃气加热炉并排固定在橇座上还有标定计量罐和燃气储存罐,其特征在于:进油管线连接增压泵的入口,增压泵的出口通过第一个三通分为两条管线,其中一条管线连接有过滤器并且在过滤器的两端有阀门;另一条管线上连接有阀门,检修过滤器时,关闭过滤器两端的闸阀,打开另一条管线(旁路)上的闸阀。两套管线连接第二个三通的两个入口,第二个三通的出口通过管线连接标定计量罐的入口,标定计量罐的出口连接燃气加热炉的内盘管入口,燃气加热炉内盘管出口连接外输管线。
为了使燃气储存罐远离燃气加热炉的燃烧器,燃气储存罐在橇座的一端,燃气加热炉的燃烧器在橇座的另一端。
所述的增压泵有两个,两个增压泵相互并联。
工作时,不含伴生气的原油从进油管线输入本橇装式转油装置。由于来油所含杂质较多,标定计量罐无法准确计量原油流量,过滤器安装在标定计量罐的前端(上游管线),经过滤后的原油才能进入标定计量罐。标定计量罐顶部安装有液位、压力等变送器,实时检测原油液位高度、压力等参数值。标定计量罐对进来的原油进行自动计量。
采用一主一辅两套增压泵,在电动阀的控制下两套增压泵可实现相互切换。在主增压泵的作用下增压后进入燃气加热炉进行加热并外输。当进入的原油量数量大一个增压泵无法满足时,可同时开启两套增压泵增压外输。
燃气加热炉由加热炉、燃烧器、及控制系统组成。加热炉安装专 用燃烧器,燃气储存罐连接燃烧器。原油进入加热炉内盘管,在专用燃烧器的作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向外传输。燃气储存罐附近安装有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仪,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当气体浓度超过安全值时,发出报警信号,防止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橇装式转油装置,采用:增压-加热-外输工艺,减少了温度较高的原油在系统中流动的时间和距离,从而减少了原油结垢对设备、阀门等的不良影响。降低油田建设成本,减少损耗节能环保。安装方便,大大的缩短数字化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橇装式转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橇座,2-增压泵,3-管线,4-燃气加热炉,5-标定计量罐,6-燃气储存罐,7-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橇装式转油装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光源的连接装置及照明设备
- 下一篇: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