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载石英砂吸取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5132.6 | 申请日: | 201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民;杨建强;陈志强;孙海昌;苏晓凤;曹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砂 吸取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英砂运输装置,尤其是一种船载石英砂吸取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用船散装运输石英砂很常见,如经海洋、长江从广西北海到安徽芜湖的运输,在卸载时,几乎都是用起重抓斗将船仓内石英砂抓取到码头上,由于不能连续化作业,且不能多设备同时作业,卸载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起重抓斗装载石英砂,卸载效率低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船载石英砂吸取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船载石英砂吸取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具有一个插入端,由此端可插入石英砂堆的底部,插入端具有一个缺口,可用于吸取石英砂;外套筒内设有一个内套筒,内套筒可在外套筒内转动,内套筒的端部设有一个挡片可以在内套筒转动的过程对插入端的缺口进行封闭或者开启。
在上述的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以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插入端为薄片在外套筒端部形成的倒圆锥形状结构。
所述的缺口为在圆锥顶点和圆锥底面之间的圆锥侧面上设置的且缺口的两侧边同时位于中截面一侧的圆锥侧面。
在圆锥侧面展开后,所述的缺口在扇形圆侧面上为环形的一部分。
所述的挡片为薄片在内套筒端部形成的具有大于二分之一圆锥侧面的倒圆锥形状结构,且为不封闭的倒圆锥形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双层筒状装置插入船仓底部,插入前筒体密闭,吸浆泵进浆管可置入其中,插入后转动内筒开启底部进浆口,以实现用吸浆泵吸取石英砂浆,实现连续化、多设备同时作业,卸载效率提高很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浆口开启时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浆口闭合时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船载石英砂吸取辅助装置,包括外套筒3,外套筒3为一个长直筒,用于阻止石英砂进入外套筒3内,外套筒3具有一个插入端,由此端可插入石英砂堆的底部,插入端4可为薄片在外套筒端部形成的圆弧形状,优选选择插入端4为薄片在外套筒端部形成的倒圆锥形密封结构,以便在插入外套筒是减少阻力,插入端4具有一个缺口41,所述的缺口41为在圆锥顶点和圆锥底面之间的圆锥侧面上设置的且缺口41的两侧边同时位于中截面一侧的圆锥侧面,优选选择缺口41在圆锥侧面展开后,在扇形圆侧面上为环形的一部分,缺口41可用于吸取石英砂;外套筒3内设有一个内套筒1,内套筒1为一个长直筒,内套筒1可在外套筒3内转动,内套筒1的长度大于外套筒3,在装入外套筒3后,内套筒1有一部分外露在外套筒3外侧,在这部分的内套筒1表面上设有转动手柄2,内套筒1的端部设有一个挡片5可以在内套筒转动的过程对插入端的缺口进行封闭或者开启,所述的挡片5可为薄片在内套筒端部形成的圆弧形状不封闭结构,优选选择挡片5为薄片在内套筒端部形成的具有大于二分之一圆锥侧面的倒圆锥形状结构,且为不封闭的倒圆锥形状结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套筒1、外套筒3双层筒状装置插入船仓6底部,如图2所示,插入前外套筒插入端4的缺口被内套筒1的挡片密闭,然后起重设备吊起重物及该装置,用重物将装置压入船仓石英砂7的底部,将吸浆泵9进浆管置入外套筒3中,如图3所示,插入后转动内套筒1开启底部进浆口,然后通过水泵8开始给船仓注水,待水位溢过进浆管后,开启吸浆泵9,开始卸载作业以实现用吸浆泵吸取石英砂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5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