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电针刀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94832.3 | 申请日: | 201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秦保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保和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M5/32;A61N1/18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7 湖北省宜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电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药物和电治疗相结合的医用电针刀。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针刀治疗是在盲视下操作的,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使得一般医生因为考虑治疗的安全性而达不到有效治疗的解剖层次,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不能满足目前患者日益增长的安全与效果兼备的现实需求。同时,传统水针刀只有针刀治疗与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调整人体电生理的目的,治疗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电针刀,可以结合药物治疗和电治疗的治疗方法,并可以在行松解术前进行安全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电针刀,针管与针柄连接,针柄上设有与针管连通的药液接口,针柄上还设有与针管连接的电极接口。
所述的针管外表面设有绝缘层。
所述的针管的刃尖为锋利平口、钝化圆口、刺形尖头、刺形钝头。
所述的药液接口位于针柄的顶端。
所述的电极接口位于针柄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电针刀,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可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时,本实用新型专利与相匹配的电治疗仪接驳,针头进入人体后,通过治疗仪的检测功能,输送一定频率的微小电流,通过人体肌肉的跳动范围、程度及病人的异感描述判定针头所到达的位置,有效避免伤及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同时判定针头是否到达所需治疗深度。
2、可避免单纯针刀松解的“误伤”。针头到达治疗位置后,通过电治疗仪的电刺激功能,使相应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带动针体在体内摆动,达到人体生理范围内的主动松解作用,可减小后续手术松解的范围,从而有效避免全部由医生手法主动松解的“误伤”。所述的松解即为使板结的肌肉硬结松动和解开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3、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在注射药物时,通过电治疗仪的治疗仪接头输入到电极接口高频电火花的治疗功能,使药物电离,同时在针头部释放电火花,调整针刀发明人朱汉章先生所论述的人体电生理,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中所示,一种医用电针刀,针管4与针柄1连接,针柄1上设有与针管4连通的药液接口5,针柄1上还设有与针管4连接的电极接口2。
所述的针管4外表面设有绝缘层。
所述的针管4的刃尖为锋利平口、钝化圆口、刺形尖头、刺形钝头。
所述的药液接口5位于针柄1的顶端。
所述的电极接口2位于针柄1的一侧。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具有锋利平口、钝化圆口、刺形尖头或刺形钝头等不同的刃尖。使用时,药液接口5与注射药液的管路连接,电极接口2通过卡口与治疗仪接头3连接,
在针管4的刃尖到达治疗位置前,电治疗仪输送一定频率的微小电流,通过人体肌肉的跳动范围、程度及病人的异感描述判定针头所到达的位置,避免伤及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同时判定针头是否到达所需治疗深度。相应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带动针管4在体内摆动,达到人体生理范围内的主动松解作用。由于在针管4外表面设有采用塑料或橡胶材质的绝缘层,电流仅作用在针头所到达的位置,有效的确保了定点治疗。
在注射药液时,同时通过电治疗仪输送高电压低电流的高频电火花治疗,一是使药物电离,二是调整人体电生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疼痛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由于肌肉痉挛、僵硬板结而引起的疼痛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保和,未经秦保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8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装置
- 下一篇:细齿鼠牙抓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