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支撑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4330.0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5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信义 |
主分类号: | E04G17/14 | 分类号: | E04G17/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周希良;徐关寿 |
地址: | 3221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剪力 模板 支撑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在浇筑混凝土时,用于支撑模板的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剪力墙的施工中,先根据其厚度制作撑杆(目前普遍采用水泥方柱),而后搭建模板,两侧相对的模板间撑入前述撑板,该撑板的长度即为两侧模板的间距,也是剪力墙的厚度。两侧相对模板间还需横穿套管,此套管的两端分别旋接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又通过旋紧蝴蝶扣等部件而压紧模板的外壁,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两侧模板牢固定位,不会偏移。此外,因套管的外壁与模板存在一定的缝隙,而在浇筑混凝土时,部分水泥浆易从此缝隙流出,从而影响施工。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目前普遍采用在两者的接触部加装堵头,以封住此缝隙。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1、单独制作撑杆不仅成本高,而且施工工序也相应增加;2、部件多,且零散,造成安装模块时,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用于支撑模板的套管。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浇筑剪力墙用的模板支撑套管,套管的两端各形成外凸式裙边,两裙边的间距与剪力墙的厚度相一致。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裙边呈圆环状。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裙边与套管的该端端面保留一定间距。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裙边与套管的外壁交叉部形成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处于裙边内侧。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加强筋与裙边相垂直,且与套管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套管的端口封盖端帽。
所述的模板支撑套管,套管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支撑套管兼具现有技术中套管、撑杆及堵头的功能,其应用于剪力墙的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具有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及施工成本等优点;同时,也有利于对拉螺杆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状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模板支撑套管1由塑料制成,其两端形成外凸式裙边11,裙边11与套管1的端面留有一定距离(留有此段套管,在使用时,可以防止水泥浆渗漏出来而粘接住对拉螺杆,从而可以方便对拉螺杆的拆卸及回收);裙边11呈圆环状,其与套管1外壁的交叉部形成多条均布的加强筋12,加强筋12与裙边11相垂直且与套管1的轴线相平行,其处于裙边11的内侧即朝向套管的另一端。套管1的两端结构相对称。两端裙边的间距即为剪力墙的厚度。
图2显示了用于浇筑剪力墙的制模结构,两侧模板7相对且平行,两侧模板7横穿套管1,套管1的裙边11外侧面与模板7的内壁相贴,两侧模板的间距即为套管1的两裙边间距,两模板7间浇筑混凝土,从而两侧模板7的此间距也是剪力墙的厚度。
模板7外壁支撑方木6,方木6外壁支撑两竖向钢管3。套管1的端部伸出模板7之外,并旋接对接螺杆2,对拉螺杆2外端旋接螺帽4,螺帽4压紧蝴蝶扣5,蝴蝶扣5又压紧钢管3及方木6。从而,两模板7便牢固定位,不会偏移。
浇筑混凝土并且剪力墙定型后,拆去螺杆2、钢管3、螺帽4、蝴蝶扣5、方木6及模板7,并剪去部分伸出剪力墙之外的套管,套管端口可采用粉刷或端帽封住。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模板支撑套管具有裙边,该裙边能够支撑模板,从而其具有了现有技术中撑杆的作用;同时,其又堵住了套管与模板间隙,从而其又具有了现有技术中堵头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套管兼具现有技术中套管、撑杆及堵头的功能,其应用于剪力墙的浇筑混凝土施工中,具有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及施工成本等优点;同时,也有利于对拉螺杆的回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信义,未经王信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散热装置
- 下一篇:内套式排气管道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