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良好减振性的径向滚动轴承座装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4264.7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林 |
主分类号: | F16C35/077 | 分类号: | F16C35/077;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良好 减振性 径向 滚动轴承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减振性的径向滚动轴承座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径向滚动轴承一般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大多数情况下,其内圈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外圈与轴承座相配合,起支撑作用;滚动体借助于保持架均匀地分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保持架能使滚动体均匀分布,防止滚动体脱落,引导滚动体旋转起润滑作用。滚动轴承使用维护方便,工作可靠,起动性能好;其不足在于现有技术的径向滚动轴承座的减振能力较差,对安装于汽车等车辆上某些转子所用径向滚动轴承座的结构,除承受转子自身旋转产生的动不平衡的附加振动力,它还受到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无规则随机振动产生的瞬时冲击力,尤其瞬时高频振动的冲击力,导致轴承滚动体与内外圈的接触压应力成倍加大,对轴承的损伤很大,导致轴在高速转动时声响较大,轴承寿命低,需对轴承座结构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减振性的径向滚动轴承座装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径向滚动轴承座装配结构,包括轴承座,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的径向滚动轴承,所述内圈与轴相配合并与轴一起旋转,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减振环,该减振环安装于轴承座与径向滚动轴承外圈之间,所述减振环为金属件,其外侧及底部由U形的外边及底边以轴的中心线为旋转中心旋转而成,其内侧由U形的内边以轴的中心线为旋转中心间歇断续地旋转而成,从而形成一个内侧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瓣状体的大致呈回转体的金属件,各瓣状体间具有等圆心角缺口,减振环的外侧与轴承座相配合并固紧,减振环内侧的各瓣状体均与径向滚动轴承外圈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振环内侧的瓣状体可有效缓冲轴工作时受到的无规则振动力,大幅减轻其对轴及轴承的伤害,尤其大幅减轻了高频振动形成的瞬时冲击力对轴及轴承的损害,降低了工作噪音,同时保护了轴及轴承,提高了它们的工作寿命,方便地实现了发明目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减振环内侧的各瓣状体上端均有向上述旋转中心方向的凸起,所述径向滚动轴承外圈上开有轴向止动槽,所述各瓣状体上端的凸起均限位于上述的轴向止动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起轴向限位作用,保证了减振环相对于径向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减振环内侧的瓣状体数大于等于5。
采用5个或5个以上的瓣状体分散了单个瓣状体所受的瞬时冲击力,对提高滚动轴承座的缓冲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调整瓣状体之数量、厚度、材质及其热处理参数,可使瓣状体之振动参数(弹性系数)更为合理。
上述瓣状体所占的圆心角与缺口所占的圆心角以相等为佳。
上述减振环内侧的各瓣状体与径向滚动轴承外圈为过渡配合或静配合。
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与减振环底的结合部处的瓣状体所占圆心角逐渐增大,使得各瓣状体近似呈等腰梯形状。此举有利于提高瓣状体根部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轴承座;2、减振环外侧;3、减振环内侧瓣状体;4、内侧缺口;5、减振环底部;6、凸起;7、径向滚动轴承外圈;8、轴向止动槽;9、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林,未经张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42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递大扭矩的轴毂
- 下一篇:一种定位关节和便携电子设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