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3280.4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章世平;王晓芳;常诚;武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觅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7/26;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4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监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雾监视装置,尤其是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对图像进行探测和识别的透雾成像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
背景技术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 CMOS 和CCD 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应用阶段。但是,在某些领域,依然不能满足特定的观测需求。比如,在烟、雾、霾、水气、雨、雪、灰尘、黑暗、水下等环境下,传统视频监测设备很难发挥作用,甚至束手无策。在视频监控市场粗放式增长的时代,这一问题可以暂时忽略。但是,随着厂商和用户对科技设备效能的认识越来越深,要求也就相应的水涨船高。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经过图像的传送和转换,如成像、复制、扫描、传输和显示等,经常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在摄影时由于光照条件不足或过度,会使图像过暗或 过亮;光学系统的失真、相对运动、大气湍流等都会使图像模糊,传输过程中也会引入各种类型的噪声。总之输入的图像在视觉效果和识别方便性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
然而,近年来,针对特定领域视频监测穿尘透雾的市场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有些厂商推出基于红外透射技术的视频增强设备。此类设备的透雾原理是这样的,在不可见光的范围内,某波段的红外频率的光可以穿透雾气,可以利用这部分能够透雾的光频进行成像。但是,实际使用下来,由于这个不可见光没有对应的可见光色彩图,所以在监视器上呈现的图像为黑白颜色,实际可视性较差。而且由于红外的透雾能力有限,在大范围广域监控的应用上也就达不到用户预期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它包括摄像头、解码芯片、DSP处理器、FPGA协处理模块、编码芯片和ARM控制器,所述的摄像头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采集视频信号,摄像头的信号输出端与解码芯片的模拟信号输入端相连,解码芯片的数字信号输出端与DSP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DSP处理器的协处理信号端与FPGA协处理模块双向连接、DSP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编码芯片的数字信号输入端相连,编码芯片的模拟信号输出端作为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将视频图像显示于监视器上,ARM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解码芯片、DSP处理器和编码芯片的对应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透雾监视系统还包括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所述的第一滤波器串接在解码芯片和DSP处理器之间,第二滤波器串接在DSP处理器和编码芯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为CMOS摄像头或CCD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透雾监视系统能灵活地接入视频监控系统从前端到监测中心的各个层次。广泛的解决各种复杂气候环境下的监测难题。不仅能够透雾汽、透烟尘、透雨雪、透水汽灰霾,在黑暗和水下等特定应用环境也能达到传统监测所完全不具备的可视化效果。在较好地再现彩色监测图像的同时,能够比红外等方式提供更远的监测距离,更好的大范围广域监测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于各类监测环境有着广泛的普适性,区别于传统透雾方式,经本设备恢复出来的视频图像具有色彩恒常、动态范围大、色彩逼真的优点,在医学诊断、航空航天、军事侦察、指纹识别、无损探伤、卫星图片的处理等领域会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觅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觅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3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跑步机
- 下一篇:用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集散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