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2512.4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7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圣保;张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圣保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103;B04C5/081;B04C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654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式粮尘 分离 卸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
背景技术
粮、尘的分离卸料装置主要用于粮食加工企业,特别适用于大米或者小麦加工厂。目前常规标准的粮、尘的分离卸器是流化仓底卸料器,为旋风式的,其外型为三角形,三角形内部设置有铁质的大弯头,其主要缺陷为稻谷加工成大米后破损率十分高,粮、尘分离不彻底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粮食卸料器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依据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
进一步可以从物料进口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塑料弯管。
又进一步在壳体的下部连接圆锥体的贮料仓,卸料口设置在圆锥体的锥口处。
更进一步在壳体的侧面下部设置可视窗。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之处在于该装置是集旋风卸料器、三角箱式卸料器和大弯头卸料器等为一体,占地面积小,结构合理,重量轻;该装置效率高、节能、降耗、环保、粮食的破损率非常低;该装置除具有粮尘的分离作用,还兼有部分贮料的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请参照附图1。冲击式粮尘分离卸料器,由分离器壳体1,设置在壳体侧面的物料进口2、壳体上部的气流出口3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卸料口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圆柱体。针对于原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最基本的改动是将原来的三角形的壳体改变为圆柱形的壳体,其结果是粮、尘经分离后的粉尘,在壳体内无死角残留,很容易从壳体内排出,既粮尘的分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从料进口2到壳体的中下部,内置了一根塑料弯管5。如果壳体内没有这根弯管,从物料进口2进入到壳体内的物料及粉尘,很容易撞击到物料口对面的壳体面上,导致物料与粉尘较难分离。而在原技术中,只是在三角形的壳体内设置了一块铁板,物料在冲击铁板后及易破碎,而粉尘强冲击铁板后及易产生涡流,导致分离效率较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的弯管一定要采用有缓冲效果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比较便宜的塑料管。物料在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到分离器的壳体内并且只能沿弯管5的走向,有规律的与粉尘进行分离。由于物料在弯管内受到的是软冲击,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自然沉降到壳体的底中。同样粉尘受到的也是软冲击,出弯管后在下一道工序的风机的吸引下,迅速上扬从气流出口3排出。采用本装置后,物料的破碎低可以大大的降低,粉尘的分离效果也大大的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对壳体的底部进行了改进,即在壳体的下部连接圆锥体的贮料仓6,卸料口4设置在圆锥体的锥口处。原技术的三角形的卸料器由于没有贮仓,如遇卸料不及时物料呈现堆积,就会造成壳体内空间变小,从而影响的物料与粉尘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又在壳体的侧面开设了可视窗7,其目的就是能够随时掌握壳体内的物料与粉尘的分离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圣保,未经杨圣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2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洗烘干设备
- 下一篇:离心式油净化装置电机相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