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钢用脱氧铝包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91690.5 | 申请日: | 201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0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南;黄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信南;黄志生 |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钢 脱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钢脱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铸钢用脱氧铝包。
背景技术
铸钢过程中钢水中混入有空气,为保证铸钢成品的质量,在铸钢时须进行排气脱氧处理。目前,通常是直接将收回的废旧铝线或铝块投入钢水中,以实现排气脱氧。但是,采用铝线或铝块排气脱氧存在不足:一是铝的价格高,生产成本高;二是大量的铝线或铝块存储、管理不方便,提高了企业的仓存和管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管理方便、低成本的铸钢用脱氧铝包。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铸钢用脱氧铝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整体压制成型且上端开口的铝容器本体以及密封该铝容器本体开口的铝盖;所述铝容器本体的内腔中封装有脱氧剂。
进一步,上述铝容器本体呈圆柱型,且侧壁与底面之间弧形过渡。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整体压制成型且上端开口的铝容器本体以及密封该铝容器本体开口的铝盖,铝容器本体的内腔中封装有脱氧剂,使该脱氧铝包的大小,可根据钢水抬包水量的多少,而设计其大小,内腔装入相适量的脱氧剂,起到了其脱氧效果,可大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的铝容器本体呈圆柱型,且侧壁与底面之间弧形过渡,使其在进行脱氧时,能够全面的与钢水接触,避免出现死角影响脱氧效果;
三,原先废旧铝线或铝块形状大小不一,使用该脱氧铝包代替原先废旧铝线或铝块,节约了铝资源,便于其管理和存放;
四,本实用新型代替了铝线对传统钢水的脱氧,适用于普通碳钢、低合金钢等钢种的水后处理,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利于管理,操作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铸钢用脱氧铝包,包括一次整体压制成型且上端开口的铝容器本体1以及密封该铝容器本体1开口的铝盖2;铝容器本体1的内腔中封装有脱氧剂3。铝容器本体1呈圆柱型,且侧壁与底面之间弧形过渡。
使用时,将脱氧铝包投入钢包底,充入钢水,其侧壁与底面之间弧形过渡,在钢水的作用下,该脱氧铝包能够在钢水中翻滚、融化,这时的铝、脱氧剂基与氧气结合,排出一股无毒无副作用的烟,说明起到除气脱氧的作用,达到为钢水脱氧的目的。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整体压制成型且上端开口的铝容器本体1以及密封该铝容器本体1开口的铝盖2,可大批量生产,便于铝容器本体1的内腔中封装调配好的脱氧剂3,将其压盖密封,降低了成本;铝容器本体1呈圆柱型,且侧壁与底面之间弧形过渡,使其在进行脱氧时,能够全面的与钢水接触,避免出现死角影响脱氧效果;原先废旧铝线或铝块形状大小不一,使用该脱氧铝包代替原先废旧铝线或铝块,便于其管理和存放;本实用新型代替了铝线对传统钢水的脱氧,适用于普通碳钢、低合金钢等钢种的水后处理,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利于管理,操作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信南;黄志生,未经王信南;黄志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1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