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9928.0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8004 江西省新余市城***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光 驱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盒上的感光鼓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能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盒,且该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设备主机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通常,处理盒是通过装配在感光鼓一端的感光鼓驱动组件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而工作的。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其感光鼓端部的感光鼓驱动组件是采用圆球式万向节驱动联接结构。这种驱动联接结构存在如下不足: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此现象更易出现,而使驱动联接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性能可靠、工作稳定的感光鼓驱动组件,以解决现有感光鼓驱动组件中的驱动联接部易从鼓齿轮中脱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感光鼓端部与感光鼓连接的鼓齿轮,位于鼓齿轮中、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接收驱动力的动力接受部以及设置在鼓齿轮和动力接受部之间的弹性支撑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上设置有活动机构。
所述活动机构设置有两组,所述活动机构关于所述动力接收部轴线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动力接收部上。
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受力块,容纳受力块的开口以及使所述受力块固定在所述开口中的连接销,所述受力块可绕所述连接销旋转。
所述连接销为开口销。
所述动力接受部上设置有动力受口,动力传递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内切面和外切面。
所述动力接收部上设置有动力传递部,所述鼓齿轮上设置有容纳所述动力传递部的动力受力部。
所述弹性支撑部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动力接收部的限位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鼓齿轮的限位面。
还包括一个轴向限位元件,所述轴向限位元件卡接于所述动力接收部限位槽内。
所述的限位元件为卡簧。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感光鼓驱动组件动力接收部设置有内外切面以及活动部件,所以当感光鼓动力接收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接触时,动力接受部外切面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斜面之间会产生一个轴向力以便动力接收部回缩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结合,当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分离时,动力接受部也可以依靠其内切面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斜面之间轴向力实现轴向回缩以及依靠活动机构中受力块翻转使得感光鼓驱动组件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中脱出,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感光鼓驱动组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有效地实现驱动力的高效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的立体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的分解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形成装置驱动头接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外切面从图像形成装置头斜面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接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中C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脱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