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9719.6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庆青;卢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30 | 分类号: | B29C51/3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林天普;丁德轩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作 塑料 杯盖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成型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能够完成成型、剪切动作,脱模后即可获得塑料杯盖。这种热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体和上剪模,上剪模安装在上模体上,上剪模具有一腔体。下模包括下模体、下剪模、成型模和顶出杆;下剪模固定安装在下模体上,下剪模具有一腔体;成型模固定安装在下模体上并处于下剪模的腔体内;成型模的底部设有通孔,顶出杆的上部处于成型模底部的通孔中,顶出杆的下端伸出至下模体下方并连接顶出杆安装板,顶出杆安装板与顶出杆升降驱动机构连接。另外,为缩短成型周期,通常还设置模具内循环冷却水路,对成型模进行冷却,以加快冷却定形的速度。通常上剪模下端的内缘为上剪切刀刃而下剪模上端的外缘为下剪切刀刃,或者上剪模下端的外缘为上剪切刀刃而下剪模上端的内缘为下剪切刀刃,下剪切刀刃与上剪切刀刃相匹配。
制作塑料杯盖时,首先对塑料片材加热,使塑料片材达到成型温度;经过加热的塑料片材经过成型区域,此时热成型模具合模,上剪模将塑料片材压紧,在塑料片材和上剪模之间形成成型气室,随后向成型气室中通入压缩空气,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塑料片材紧贴成型模,同时模具内循环冷却水路对成型模进行冷却,将成型片材定形;定形后的成型片材由上剪切刀刃和下剪切刀刃完成剪切动作,将塑料杯盖制品从成型片材中剪切出来,获得单个的塑料杯盖制品;接着顶出杆升降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杆安装板和顶出杆上升,将塑料杯盖从成型模中顶出,使塑料杯盖脱离成型模;然后向塑料杯盖吹风,将塑料杯盖吹离热成型模具。
目前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的大多采用阳模(凸模)结构,也就是说,成型模型腔的中间部分向上凸出(向上凸出部分的面积占成型模型腔总面积的80%左右),向上凸出部分的上表面用于成型塑料杯盖的盖板,向上凸出部分的侧面用于成型塑料杯盖的边缘部分。成型后获得的塑料杯盖的内表面形状及尺寸与向上凸出部分的外表面一致。在合模成型的时候,塑片片材先接触到向上凸出部分,接触到向上凸出部分的这部分片材冷却凝固,形成塑料杯盖的盖板;而塑料杯盖的边缘部分只能利用没有接触到向上凸出部分的小面积塑料片材来拉伸成型,拉伸比非常大,以致制成的塑料杯盖出现盖板厚而边缘部分薄的情况,塑料杯盖的边缘部分强度不足。另外,需要增大各成型模单元之间的中心距来最大限度的保证塑料杯盖的均衡性,然而,随着各成型模单元之间中心距的增大,成型模单元之间的余料也随着增加,直接造成塑料片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为了消除上述弊端,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应用多工位的成型机组,也就是说设置相互独立的成型装置和剪切装置,将成型和剪切分离,先利用成型模具成型而获得成片连接的制品,然后利用剪切装置对成片连接的制品进行剪切,获得单个的塑料杯盖,这样就要求在原有的热成型机上增加独立的一台剪切机器和一套剪切模具,而且剪切时必须对成片连接的制品准确定位,才能防止塑料杯盖偏边而产生废品,因此这种多工位的成型机组造价高,由此增加塑料杯盖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这种热成型模具能够在同一工位完成成型和剪切,且能够获得边缘部分较厚的塑料杯盖。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制作塑料杯盖的热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体和上剪模,上剪模安装在上模体上,上剪模具有一腔体;下模包括下模体、下剪模和成型模,下剪模固定安装在下模体上,下剪模具有一腔体,成型模设于下剪模的腔体内,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模为阴模,成型模的中间部位设有凹下的成型模腔。
利用上述热成型模具成型后获得的塑料杯盖的外表面形状及尺寸与成型模腔的内表面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达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