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9342.4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帅琴;顾涛;朱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B01D15/08 | 分类号: | B01D15/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相微 萃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萃取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颖的、环境友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它最先由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Pawliszyn教授的研究小组于1989年首次进行开发研究,属于非溶剂型选择性萃取法,它无需有机溶剂,操作也很简便。将萃取探头浸入样品溶液中或顶空气体中一段时间,同时搅拌溶液以加速两相间达到平衡的速度,待平衡后将萃取探头取出插入气相色谱汽化室,热解吸涂层上吸附的物质。被萃取物在汽化室内解吸后,靠流动相将其导入色谱柱,完成提取、分离、浓缩的全过程。这对样品数量多、操作周期短的常规分析极为重要,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对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在一个简单过程中同时完成了取样、萃取和富集,是对液体样品中痕量有机污染物萃取方面的重要贡献。
因此其中,固相微萃取装置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关键,但目前商用的固相微萃取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价格昂贵,取材不方便,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取材方便、价格便宜的固相微萃取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相微萃取装置,至少包括外套筒、与外套筒前端套接的针头和位于外套筒外部的手柄,光导纤维依次穿过外套筒和针头,光导纤维靠近针头的一端为包覆涂层形成的微萃取探头,另一端固定于手柄上,空心拉杆套装于光导纤维外,其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套筒后端的端面且位于外套筒内,空心拉杆靠近手柄的部位外套有定位垫圈,定位垫圈紧贴于外套筒后端的端面,使外套筒后端的端面与空心拉杆之间的缝隙封闭。
而且,针头内设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套装于光导纤维外。
而且,空心拉杆与手柄通过螺纹连接。
而且,光导纤维通过胶黏剂固定于手柄上。
而且,外套筒上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相微萃取装置的主要部件采用实验室常用的气象色谱微量进样器,用一端包覆涂层的光导纤维代替原气象色谱微量进样器中的不锈钢丝,在外套筒后端面和手柄之间的空心拉杆上加一个硅橡胶定位垫圈即可,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实用性强。其次,光纤与手柄连接部位不会与待萃取溶剂接触,所以连接牢固。硅橡胶密封垫圈能够保证其气密性,硅橡胶定位垫圈既能够有效控制探头伸出的长度,又进一步加强了装置的气密性,不锈钢针头能够穿过气象色谱仪的进样口隔垫,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微萃取探头不被损坏。再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弥补了商用固相微萃取探头进样手柄使用的局限性,对自制的光导纤维和不锈钢丝探头具有广泛适用性,通过更换自制的固相微萃取探头,可实现装置的永久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相微萃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套筒;2:手柄;3:空心拉杆;4:针头;5:光导纤维;6:微萃取探头;7:密封垫圈;8:定位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相微萃取装置主要包括外套筒1、手柄2、空心拉杆3、针头4和光导纤维5。
外套筒2上设有刻度,针头4与外套筒1的前端套接,光导纤维依次穿过外套筒1和针头4,光导纤维5靠近针头4的一端为包覆涂层形成的微萃取探头6,另一端通过胶黏剂固定于手柄2上,针头4内设有硅橡胶密封垫圈7,密封垫圈7套装于光导纤维5的外部。空心拉杆3套装于光导纤维5外,其一端与手柄2通过螺纹连接,另一端穿过外套筒1后端的端面且位于外套筒1内,通过抽动手柄2可使空心拉杆3和光导纤维5在外套筒1内移动进而使微萃取探头6伸出或缩回针头4内。空心拉杆3靠近手柄2的部分外套有硅橡胶定位垫圈8,定位垫圈8与外套筒1后端的端面紧贴,使外套筒后端的端面与空心拉杆3之间的缝隙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固相微萃取装置弥补了商用固相微萃取探头进样手柄使用的局限性,对自制的光导纤维和不锈钢丝探头具有广泛适用性,定位垫圈能够有效控制微萃取探头伸出的长度,封闭了空心拉杆与外套筒后端的端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更便于制作,通过更换自制的固相微萃取探头,可实现装置的长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线捅箱推铸件工位液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锯片冷压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