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压异纤清除装置和组合式籽棉异纤清除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8720.7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军;朱仲堂;万少安;李付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军 |
主分类号: | D01B9/00 | 分类号: | D01B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37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清除 装置 组合式 籽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棉花异纤清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正压异纤清除装置和组合式籽棉异纤清除机。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棉花原料的需求量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依然很落后,国内棉花多以手工采摘为主,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以手摘棉为主。原始籽棉在农户采摘或机收过程以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混入大量的杂质,如棉叶、有色线、绳索、编织袋丝、化纤丝、塑料片、薄膜、羽毛、毛发及沙粒、碎石子等。这些异性纤维轧花后被切成碎段,与棉纤维混在一起后,清理非常困难,如何有效的去除这些杂质是棉花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难题。传统的人工挑拣方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而且清除效率低下,清除率不超过60%。这些异性纤维严重影响纺纱质量,且布匹染色时不易着色,给布匹留下次斑点,从而降低布匹的品质。
现有的籽棉异纤清理机的清除率仅有40%~60%,其清除的棉花不能直接用于纺织业,纺织业往往根据异性纤维的含量多少来定价,纺纱前仍然需要人工挑拣,现有籽棉异纤清理机的实际应用效果很一般。
另外,专利号为200420011332.1的实用新型专利“籽棉静电拣杂机”和专利号为200920223858.9的实用新型专利“新型籽棉静电拣杂机”,都是采用静电拣杂技术,然而以上两专利技术均没有得到成功实施。在籽棉静止的条件下,静电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将个别轻小表面的异纤分离,但在异纤分离室内大量的棉花与异性纤维都处于运动状态,在风力作用下,棉花与异性纤维混合运动,静电装置很难有效地将两者分离。以上两专利技术的实验结果是棉花中仍然有大量异型纤维存在,该两专利在实施时静电装置上吸附异性纤维的应用效果很不理想。实际上,利用静电清除异性纤维的方案是不合理的,以上两专利在使用时所采取的静电电压需要高达十万伏左右,如此高的电压在棉花加工行业是应当禁止的。干燥的棉花在静电环境是安全的,但是棉花加工的实际过程很难保持棉花长期干燥,如果遇到空气湿度大、潮湿棉花或者棉花回潮情况,静电的两极之间难免会因短路而起火,从而使企业埋下火灾隐患。
在皮棉清除异纤环节有少部分纺纱企业引进了国外或国产的CCD摄像的光电技术清除设备,异纤如果包在棉花当中较难识别,与棉纤维相近颜色也难识别。而且能识别的异纤同棉纤维被气流一块喷出,造成二次污染,还需人工挑拣。通过企业应用,其清除率在40%左右,每小时可清除400Kg左右皮棉,各种异纤通过籽棉加工程序使异纤数量成倍增加。所以,异纤在皮棉环节清除更加困难,该设备制造成本高,售价高,清除量少且效果差,企业不容易接受。所以,在棉花的源头籽棉加工环节清除异纤是唯一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压异纤清除装置和组合式籽棉异纤清除机。
技术方案:一种正压异纤清除装置,包括上部的异纤分离室,下部的风室及风机,异纤分离室和风室之间设置有一层定向给风板,异纤分离室底部均布安装有齿钉滚筒,各齿钉辊筒一侧通过传动机构同步转动,各齿钉滚筒之间的定向给风板上设置有条形出气缝,其特征是:根据异纤分离室长度和宽度,风室被横向和/或纵向分割成多个子风室,每个子风室的侧面进风口分别与独立的风机连接,沿进风口向风室内侧设置有一层L型分流板,该L型分流板将风机出风口的风量平均分配至上风室和下风室中,出气缝的缝隙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梯形,上部异纤分离室上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出风网清杂装置。
在上风室和下风室中分别设置有竖向安装的导风板,上风室内导风板从进风口向内逐渐发散,下风室内导风板从进风口向内逐渐发散。
齿钉滚筒的数量为6~20个。
齿钉滚筒之间的定向给风板上分布有出气缝组,每个出气缝组是由2~6个均布的条形出气缝组成。
一种组合式籽棉异纤清除机,包括动力机,负压异纤清理装置,长异纤清理装置和正压异纤清除装置,清除流程依次包括一级负压异纤清理装置,长异纤清理装置,二级负压异纤清理装置和正压异纤清除装置;所述正压异纤清除装置包括上部的异纤分离室和下部的风室,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层定向给风板,异纤分离室底部均布安装有齿钉滚筒,各齿钉滚筒之间的定向给风板上设置有条形出气缝,根据异纤分离室长度和宽度,风室被横向和/或纵向分割成多个子风室,每个子风室的侧面进风口分别与独立的风机连接,沿进风口向风室内侧设置有一层L型分流板,该L型分流板将风机出风口的风量平均分配至上风室和下风室中,出气缝的缝隙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梯形,上部异纤分离室上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出风网清杂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军,未经张连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 下一篇:用于超声成像的声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