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首脱式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7749.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林 |
主分类号: | A01F7/02 | 分类号: | A01F7/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首脱式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首脱式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稻收获方面,日渐推广使用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的收割机械,但尚存下述不足之处:
1、收割作业中,粮食损耗大,包括破碎率和撒落率,约为5%以上,全国4亿多亩水稻总损失(手工作业也有损失)200多亿斤。
2、由于先割后脱,稻谷连同稻草,需在机中运转,繁重的粉碎仓脱粒,还需进行清选等多个环节,能耗大。
3、由于机体重,水田作业困难(双季稻地区的晚稻插秧必须是水田,脱水收割对推广双季稻不利)。同时,在丘陵处和山区处作业,搬运困难。
4、价格贵,特别是进口的半喂入式收割机,高达几十万元一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收割机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首脱式收获机,极大地减少了水稻收获作业中的粮食损耗,显著降低能耗,减轻机重,便于水田作业和搬运,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水稻首脱式收获机主要由动力机、变速箱、皮带传动装置、脱粒滚筒、输谷带、旋禾盘、行走轮、机架等组成;动力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变速箱中的离合器,离合器连接变速箱中各传动齿轮轴,一根传动齿轮轴通过皮带连接两组输谷带传动装置,该传动齿轮轴又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组锥齿轮传动,锥齿轮输出轴连接两组旋爪式旋禾盘,旋爪式旋禾盘在脱粒滚筒的上方,脱粒滚筒下方有输谷带,另一传动齿轮轴通过一组锥齿轮连接脱粒滚筒皮带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连接两个脱粒滚筒,再一个传动齿轮轴通过一个惰齿轮与行走轮传动齿轮啮合,行走轮传动齿轮固定于行走轮轴上,行走轮、脱粒滚筒、旋禾盘、输谷带对称地设置于变速箱的两边,行走轮轴承架连接在变速箱的两边,机器前端设有两个锥台式惜粮盘和一个分禾头。
所述的行走轮轴承架有可上下调节的调节螺栓;
所述的惰齿轮上设有惰齿轮进退装置,该装置由一个带转动铰链的支架构成。
所述的脱粒滚筒外部有滚筒罩壳;
所述的行走轮外缘上设有行走轮齿片。
所述的旋爪式旋禾盘上边有由两道线材围成的规范槽。
所述的输谷带内侧设有带齿,外侧设有带沿和带钉。
在脱粒滚筒的后端设有稻草退出滚子(对称设置)。
在脱粒滚筒的进禾侧设有转动的螺旋杆。
在脱粒滚筒的进禾端部份裸露,不被罩壳包住。
本实用新型的首脱式收获机通过低部位装置的脱粒滚筒与脱粒罩壳相密合直接脱粒,并可根据作业对象,即水稻植株的高度,调整脱粒系统的高度,旋禾盘的转动及转速与行走速度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的粉碎脱粒和滚筒拨禾式收获机,避免了稻谷的粉碎损失和撒落损失,做到收获中极少损耗;省去了稻草的运转,省去了脱粒的清选环节,可显著降低能耗,本收获机重量轻(以手扶式两行型为例,约重150KG),且拆装方便,适宜山区及丘陵区水田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稻首脱式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粒滚筒与稻草退出滚子和螺旋杆的相互位置关系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脱粒滚筒与传动装置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禾盘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轮及减速箱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输谷带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输谷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林,未经李国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7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的鱼缸充氧装置
- 下一篇:通用型排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