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爆胎紧急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7205.7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海;范钦满;沈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17/02 | 分类号: | B60C17/02;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紧急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确切说是一种用于处理爆胎状况的汽车轮胎紧急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进入家庭汽车的高速增长期。轮胎爆胎、疲劳驾驶和超速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轮胎爆胎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操纵性而成为首要因素。据统计,国内交通事故中大约30%是由轮胎爆胎引发的。汽车高速行驶中,轮胎故障是所有驾驶者最担心和最难预防的,是突发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极大的威胁汽车的行驶安全。防止爆胎已成为安全驾驶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使用的防爆胎技术主要有:RSC轮胎(也称泄气保用轮胎)、隔离气密层充气防爆技术、膨胀泡沫型防爆技术、加装轮胎防爆剂、加装轮胎防爆气门针等。RSC轮胎采用加厚的轮胎内壁、加宽的轮辋凸峰等技术措施防止爆胎,但其售价高且轮胎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膨胀泡沫型防爆轮胎用于赛车上,成本太高,无法实现普及。隔离气密层充气等防爆轮技术由于防爆胎的性能十分有限,导致实际应用较少。本实用新型的防爆胎紧急充气装置使用爆炸原理生成气体、使用双层内含4个独立气囊分室的轮胎式气囊作为临时轮胎,具有充气速度快,气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爆胎瞬时用作临时轮胎的轮胎式气囊及其紧急充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由压力传感器10、内含4个独立气囊分室的轮胎式气囊30、中央控制器50、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玻璃纤维软管70以及爆胎报警器组成。
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利用火药燃烧原理瞬间释放大量高压气体,产生的气体经高强度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70进入轮胎式气囊。轮胎式气囊分2层,内层为环形内层气囊32,外层为包含4个被隔离的独立气囊分室,使用薄的弹性佳的软帆布隔离气囊分室。压力传感器10用来测量轮胎压力,并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向中央控制器50传送实时压力信号。中央控制器50通过无线接口连接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并处理压力传感器10发送来的压力信息,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信号输出口输出无线信号。
车辆行驶时,压力传感器10负责测量轮胎压力,经无线发射器将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信息实时传送至中央控制器50。一旦发生爆胎事件,压力传感器10测得的压力数值骤减,无线信号发射器将异常压力数据传送给中央控制器50。中央控制器50接收并判断轮胎压力数值异常的信息,立即向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和报警器发送启动指令。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接收到指令,瞬时点火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经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软管70进入轮胎式气囊30,轮胎式气囊30立即撑起充当临时轮胎以维持短时间内的正常行驶。与此同时,报警器接收到中央控制器50的运行指令后,发送语音警示信号提醒驾驶员,驾驶员立即减速安全停车。
前述的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是轮胎式气囊30的气源。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由控制电路板61、发生器外壳62、脉冲电子点火器63、电底火64、火药65和滤网66组成。控制电路板61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和控制电路,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中央控制器50传送的指令,控制电路板61用来操控脉冲电子点火器63。电底火64由壳体、导电药和盖片组成,其作用原理是在较小的电能量(脉冲电子点火器提供)作用下激发,喷出火焰点燃火药。滤网66具有过滤,消焰,降温,除渣等综合功能,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高温气体对轮胎式气囊30的灼烧。当爆炸式气体发生器60接受到中央控制器50的触发指令后,脉冲电子点火器63点火,电底火64点燃火药65,火药65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滤网66过滤掉尚未燃尽的固体火药颗粒,气体出了出气口沿着玻璃纤维软管70充入轮胎式气囊30。轮胎式气囊气囊30被迅速撑开,支撑车辆,承担起临时轮胎的角色。
前述的轮胎式气囊30要求能够防爆防扎破,使汽车驾驶员有充足的反应时间以便顺利停车。轮胎式气囊30分成两层,内层为一个完整的环形气囊31,外层的气囊被平均分隔成4个独立的气室,目的是为了提高可靠性,防止因坚硬的外物扎破内胎而引起内胎气压尽失。若其中一个独立气室被扎破,则另外3个可以继续充当临时车胎,维持汽车停靠到安全地带。轮胎式气囊30充气后的整体形状与汽车内胎的大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7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线芯及其制造的电力电缆
- 下一篇:一种染色体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