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6546.2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素钠 废液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肝素钠在国际上是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的主要贵重药物,在提取肝素钠后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物,如长期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和空气接触易形成亚硝酸,从而形成致癌因子。现有的肝素钠生产企业在生产肝素钠的过程中均是将肝素钠废液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形成了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与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肝素钠废液进行蒸发浓缩而得到蛋白饲料的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包括用于蒸发浓缩肝素钠废液的初始蒸汽发生容器,所述初始蒸汽发生容器具有密封隔离内壳与外腔壳体,密封隔离内壳固定设置在外腔壳体内,密封隔离内壳内为加热内腔,密封隔离内壳与外腔壳体之间为盛液外腔,在加热内腔内设置有加热装置,肝素钠废液盛装在盛液外腔内,外腔壳体上设置有蒸汽出口与液体进口,外腔壳体底部设置有浓缩液排放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盛液外腔内为负压。
进一步的是,在加热内腔内设置有两端固定连接在密封隔离内壳上的换热管,且换热管的两端均与盛液外腔相通。
进一步的是,在外腔壳体上设置有烟气排放口,密封隔离内壳上设置有连通烟气排放口与加热内腔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的一端密封设置在烟气排放口处,另一端密封设置在密封隔离内壳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烟管呈盘绕状。
进一步的是,所述初始蒸汽发生容器的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串联连接有多个蒸发容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多个蒸发容器的内腔均为负压,初始蒸汽发生容器的蒸汽出口连接的第一个蒸发容器的内部压力小于初始蒸汽发生容器中盛液外腔的压力;且在蒸汽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前方的蒸发容器的内腔压力大于位于后方的蒸发容器的内腔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既设置有加热内腔,又设置有盛液外腔,这样,在对肝素钠废液进行加热浓缩时,热量从加热内腔扩散至其周边盛液外腔中盛装的肝素钠废液中,热量能充分被肝素钠废液吸收,从而提高了对肝素钠废液的加热效率,也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另外,采用该设备对肝素钠废液进行处理,还能有效避免肝素钠废液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与污染,并能制备得到蛋白饲料,尤其适合在生产肝素钠的企业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加热装置1、加热内腔2、盛液外腔3、密封隔离内壳4、外腔壳体5、蒸汽出口6、液体进口7、浓缩液排放口8、换热管9、排烟管10、蒸发容器11、烟气排放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包括用于蒸发浓缩肝素钠废液的初始蒸汽发生容器,所述初始蒸汽发生容器具有密封隔离内壳4与外腔壳体5,密封隔离内壳4固定设置在外腔壳体5内,密封隔离内壳4内为加热内腔2,密封隔离内壳4与外腔壳体5之间为盛液外腔3,在加热内腔2内设置有加热装置1,肝素钠废液盛装在盛液外腔3内,外腔壳体5上设置有蒸汽出口6与液体进口7,外腔壳体5底部设置有浓缩液排放口8。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肝素钠废液处理设备既设置有加热内腔2,又设置有盛液外腔3,这样,在对肝素钠废液进行加热浓缩时,热量从加热内腔2扩散至其周边盛液外腔3中盛装的肝素钠废液中,热量能充分被肝素钠废液吸收,从而提高了对肝素钠废液的加热效率,也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对肝素钠废液进行加热浓缩的过程中,蒸汽从蒸汽出口6排出,而浓缩以后的肝素钠浓缩液从浓缩液排放口8排出,经过烘干处理,便能得到蛋白饲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了能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消耗,所述盛液外腔3内为负压。一般在肝素钠提取后得到的肝素钠废液温度在55℃左右,通过将盛液外腔3的内部设置为负压,可降低肝素钠废液的沸点温度,从而在稍大于55℃的温度下即可使肝素钠废液沸腾,能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如将盛液外腔3的压力设置为-0.09MP,那么在65℃左右即可使肝素钠废液沸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泓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6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