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电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86246.4 | 申请日: | 2011-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钛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的计算机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个人计算机系统中,电源供应器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元件。电源供应器,大都是以固定制式规格的电源供应器,设置计算机机箱的内部顶端。电源供应器可接收市电(交流电),并且转换交流电为直流电以供应电源给予个人计算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个人计算机内的各种元件,比如主机板、硬盘、显示卡等装置越来越复杂。每个元件均需具有电源输入以提供运作的电力。因为每个元件所需的电压不同,因此传统上的电源供应器需要具有不同的输出,并且通过多条不同的电源线分别连接至这些元件。
为了供应这些不同元件的电源需求,传统上的电源供应器往往需要复杂的设计,以产生多种不同电压的输出。这样的设计会使得电源供应器内的电路变的相当的复杂。
此外,当电源供应器所接出来的电源线越多时,计算机机箱内的散热的效果会越差,会使得计算机机箱内的温度越高,将有可能导致元件因为过热而损毁。另一方面,当电源线越多时,使用者在整理这些电源线也就变的越不方便,杂乱的电源线会使得外观上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装置。计算机电源装置适于装置于一计算机机箱内,并且用以产生高功率的电源输出以供应个人计算机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装置,适于装置于一计算机机箱内,并且产生至少两组输出电压供电给一个人计算机,该电源装置包括:
一金属外壳;
一电源输入接口,位于该金属外壳的一表面,该电源输入接口用以输入一交流电源;
一电路板,位于该金属外壳的内部,该电路板设置一第一电源转换电路与一第二电源转换电路,该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接收该交流电源并且输出一第一直流电源,该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接收该交流电源并且输出一第二直流电源;
一第一电源子输出接口,位于该金属外壳的该表面,该第一子输出接口用以输出该第一直流电源;
一第二电源子输出接口,位于该金属外壳的该表面,该第二子输出接口用以输出该第二直流电源;以及
一电源转换模块,位于该金属外壳的外部,该电源转换模块以一对一方式电性连接至电源产生模块,该电源转换模块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子输出接口,该电源转换模块具有一第二电源转换电路,该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接收该第一直流电源,并且输出一第三直流电源。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模块通过一软性排线连接至该第一子输出接口。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源转换模块通过螺丝固定于该金属外壳。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一电磁防护电路、一交流直流转换电路以及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包括一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二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一第三直流直流转换电路与一第四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一直流电源为12伏特直流电。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二直流电源为5伏特待机直流电。
上述的计算机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三直流电源为5伏特或是3.3伏特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源装置可分别搭配电源转换模块或是电源转换模块,以模块化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以及
图3A与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计算机电源装置
20 电源产生模块
21 金属外壳
22 电源输入接口
24 电路板
25 第一电源转换电路
251 电磁防护电路
252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
253 第一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254 第二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255 第五直流直流转换电路
26 电源输出接口
261 第一子输出接口
262 第二子输出接口
263 第三子输出接口
30 电源转换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钛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钛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6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