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除尘器用圆钢芒刺放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5651.4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7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赵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焕新 |
主分类号: | B03C3/43 | 分类号: | B03C3/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器用 圆钢 芒刺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除尘器用放电极,尤其涉及一种圆钢芒刺放电极。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上的放电极也称为阴极线,不同的振打方式对阴极线的要求也不同,当阴极振打采用重锤侧面振打时,由于振打力与阴极线相互垂直,而且振打加速度也比较大,它对阴极线会产生较大的剪切力,所以阴极线的强度要求较高,管形芒刺线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外观粗大,宽度相当宽,电场的电容较大,运行电压的波形比较差,制造工艺也比较复杂。由于一块阳极板只配1根管形芒刺线,它的尖端又很尖,中心部分放电特别强;而远离中心的阳极板边缘放电电流却较弱,收尘量也较少。
当电除尘器的阴极振打采用顶部竖直振打时,振打力的方向与阴极线平行,它对阴极线的损伤较小,阴极线的强度也可适当降低,一般可采用细小型阴极线,由于一块阳极板配2根阴极线,整块阳极板上的电流密度比较均匀,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如采用侧振打形式,则细小阴极线的张紧力要求就比较大,应该设法使阴极线处于绷紧状态,这样也能减小细小阴极线晃动。
电除尘器的放电极其实没有必要做成很尖的尖端来放电,芒刺线如果做成平头芒刺,它的小平面的周边其实也是有棱角的,放电作用仍然会较强。相比之下,螺旋形阴极线完全是圆钢丝制造,根本没有尖端和棱角,同样能放电而且电流也能满足电除尘的需要。
因而可以对上述结构的芒刺阴极线进行重新设计,在满足放电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使它暨能适用顶部竖直振打方式,也能适用水平振打方式的电除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电流密度均匀、放电效果好、安装方便的电除尘器用圆钢芒刺放电极。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电极主体、芒刺片、张紧弹簧、垫片、销子、弹簧支座和安装插孔,弹簧支座和安装插孔分别焊在阴极框架的上下横梁上。
放电极主体由圆形钢条制成,优选采用弹性较好的圆钢筋调直后按需截取。圆钢筋一端弯曲180度形成长孔,长孔的尺寸与张紧弹簧相适配。圆钢筋的另一端弯曲成90度,安装时插入框架上的安装插孔后弯曲固定。
作为优选,芒刺片采用平头芒刺,平头芒刺由小片矩形薄钢板制造,钢板二端各剪开一定长度,其中一半弯曲,向下弯曲的尺寸与钢筋的直径相适配,其余部分保持平整;也可用其他形状的芒刺片。芒刺片在网钢筋上按一定间距实施电阻焊接,为提高可靠度每根芒刺片设二点施焊。张紧弹簧由弹簧钢丝制成,其尺寸大小和弹力与振打方式相适配;垫片由钢板冲压成形;销子采用钢筋弯曲成形;弹簧支座由一段先弯曲成180度的钢筋按要求弯曲成形,焊在框架上横梁的下平面;安装插孔也由一段先弯曲成180度的钢筋按要求弯曲成形,焊在框架下横梁的上平面。
安装时先把张紧弹簧和垫片放入弹簧支座,再把已焊好芒刺的阴极线有长孔一端插入张紧弹簧和垫片后用销子卡住,再往下压缩一定距离后把下端的90度弯头插入安装插孔,最后用工具把插入部分向上弯曲把阴极线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积极效果:
1、生产成本更低,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钢筋代替由二片半圆组成的管形体,它的原料简单容易得到,生产成本更低。
2、加工工艺简化,用圆钢筋代替由二片半圆组成的管形体,只须弯曲二个弯头,比较省工省时,降低了工时和生产成本。
3、采用平头芒刺代替尖头芒刺,模具简单,也简化了工艺,提高了工效;它使尖端放电变成了平头端的棱线放电,提高了阴极线的放电均匀性。
4.提高了电流密度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块阳极板配2根阴极线,而且单根线的放电也较均匀,因此总体上电流密度的均匀性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电极主体1、芒刺片2、张紧弹簧3、垫片4、销子5、弹簧支座6和安装插孔7,弹簧支座和安装插孔分别焊在阴极框架的上下横梁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焕新,未经赵焕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