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5109.9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9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程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松林 |
主分类号: | E04C2/36 | 分类号: | E04C2/36;E04C2/28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457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柱石 水泥 复合 外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膏复合墙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承担建筑荷载的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
背景技术
现有住宅建筑的外墙存在着以下不足:传统建材自重大、能耗高、功能单一,材料与工序叠加,现场手工和湿作业量大、工序多,成本高、工期长、产品质量低、难控制。尤其反复叠加保温层,保温材料与主体寿命不同步,需反复更换,成本高,易燃不安全,建筑工艺落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参与建筑荷载应力的多功能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另外还具有节能、低耗、环保、保温的优点。
一种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包括两层板壁,所述的两层板壁之间依次设有至少两层A腔层和至少一层B腔层,所述的A腔层包括若干条并排分布且相互隔离的A腔,所述的B腔层包括若干条并排分布且相互隔离的B腔,相邻腔层的各个腔之间交错设置。
所述的A腔层、B腔层、A腔以及B腔中的“A”和“B”仅仅为了便于区分和叙述,并不代表其结构特征。
相邻的腔层之间,以及同一层结构中,相邻的腔(A腔或B腔)之间构成肋,相邻的腔层之间的各个肋也呈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A腔层为二~五层,所述的B腔层为一层;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的A腔层为三层,所述的B腔层为一层。
板壁及肋可以利用现有材料制成,例如由高强度石膏、水泥、防水剂优化组合配置。
所述的A腔内填充轻质保温材料,就轻质保温材料本身而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由于所述的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一般有承重要求,因此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所述的B腔内浇注有钢筋砼。随着承重需要的提高,直至所有的B腔内均浇注有钢筋砼。
所述的B腔的截面并没有严格限制,一般可以是椭圆形、长圆形、四角倒圆的矩形或带有四个倒角的矩形。
本实用新型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可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建筑高度和墙板应用部位调整板型、板厚、腔数、腔的几何尺寸、钢筋量和砼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具有利废、环保、低耗、节能降耗和轻质高强等特点,外保温层与建筑主体寿命同步,不用反复更换,减除抹灰湿作业,经济实用,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可调整腔的数量和板厚,已满足从高寒到炎热地区不同保温要求,建筑外墙可大量应用,有利于提高标准化、系列化、工厂化,使集成化应用于住宅建设构成产业化模式,提升住宅产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1上设置有两层板壁2、两层板壁之间依次为三个A腔层和一个B腔层。使用时A腔层朝外,B腔层朝内。
A腔层包括若干条并排的A腔3,B腔层包括若干条并排的B腔4,相邻腔层的各个腔之间交错设置。
相邻的腔层之间,以及同一层结构中,相邻的腔(A腔或B腔)之间构成肋5,相邻的腔层之间的各个肋5也呈交错设置,可降低导热性,提高保温效果;
A腔3内填充轻质保温材料6,可减轻板重提高保温性能;图中可见一部分B腔4内浇注有钢筋砼而构成钢筋砼柱7。
B腔4可根据不同结构形式、建筑高度、墙板应用部位调整板型、板厚、腔数、腔的几何尺寸、钢筋量和砼强度,以适应从高寒到炎热地区不同保温性能的要求。
板壁和肋均由高强度石膏、水泥、防水剂配置,且其中设有纤维加强筋,加工时首先用高强度石膏、水泥、防水剂、纤维筋、轻质保温材料制成预留砼腔的板材,按设计剪裁成型板;然后在型板预留的砼腔内扎筋,与建筑主体钢筋砼一并浇注,则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具有围护、承重、隔声、保温、抗震、防火功能;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参加建筑承重和抗震应力,板材的石膏墙体和B腔内的钢筋砼密柱均参加主体结构荷载应力计算。
本实用新型砼密柱石膏水泥复合外墙板作为一种多功能墙体部件可以配置多种结构形式的建筑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松林,未经程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