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5046.7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齐;张玲;谭浩;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城国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13/20 | 分类号: | G09F13/20;G09F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韩龙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热力 工艺 系统 夜光 标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力站工艺领域,通常需要在热力系统的多个设备和管道上安装易于辨识的标识物,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较好地识别系统中设备、管道以及阀门等多个部件的位置。
目前,用于热力站系统的标识物通常采用如下的设置方式:即以预定颜色的自喷漆直接喷涂在待标识物,例如保温壳的表面,或者使用电脑打印出来的标识直接粘贴在待标识物的表面,以不同的色环标识不同的供热类别,在设备进出口用与标志环相同颜色的箭头表明介质流动方向。
然而,一般情况下,大城市小区的热力站普遍布置在地下,由于地下光线不足,可视性较差,故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标识物的可视性不佳,不利于操作人员的正常作业,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上述标识物很容易脱落和褪色,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该夜光标识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标识物的易脱落、掉色,以及可视性差等缺陷,具有耐温、耐水以及抗老化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包括有标识本体和标识环,设置在所述热力站工艺系统的管道或设备外壳上;连接孔,开设在所述标识本体的四个角部;以及用于与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本体的上表面附设有荧光粉层。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环的上表面也附设有荧光粉层。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本体为矩形铝板。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本体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标识环的宽度为50mm,长度为2000mm。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为铝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标识本体和标识环的上表面分别附设荧光粉层,通过该荧光粉层的吸光、发光过程的无限次持续反复使用,保证了发光效果的稳定可靠,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标识物在光线不足时可视性差的缺陷,即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标识物,以利于操作人员的正常作业。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标识本体采用铝板材料,从而取代了原有的直接喷漆或者电脑打印标识的方式,故其具有耐温、耐水以及抗老化的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的使用示意图;以及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中标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夜光标识装置10,包括有标识本体11和标识环14,用于设置在所述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待标识物上,所述待标识物可以是管道或设备外壳等;连接孔12,其个数为四个,分别开设在所述标识本体11的四个角部;以及紧固件,该紧固件用于与所述连接孔12配合连接,以将所述标识本体11连接到所述热力站工艺系统的待标识物上。具体来说,所述紧固件可采用铝条13的形式,将铝条13穿过所述连接孔12,并绕设到待标识物,例如需要标识的管道15上,以完成标识本体11的定位。
应当指出地是,考虑到在光线不足时,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可在所述标识本体11和标识环14上均采用蓄光型自发光材料,该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具有吸光、蓄光的功能。具体来说,所述标识本体11和标识环14的上表面均可附设有荧光粉层。该荧光粉层白天能够吸收储存各种可见光,如日光、荧光、灯光、紫外光等杂散光,10-20分钟后,可实现自发光功能,在暗处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其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长。这样,通过该荧光粉层的吸光、发光过程的无限次持续反复使用,保证了发光效果的稳定可靠,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标识物在光线不足时可视性差的缺陷,即使在夜间或光线不足时,仍可以清晰地辨识出标识物,以利于操作人员的正常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城国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城国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城热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向吸顶天线
- 下一篇:一种灶具排放热能循环利用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