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4904.6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芬;赵玉苗;王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整车 布线 耐压 试验 转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试验工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
背景技术
过去,现有电力机车的制造过程中,整车布线的耐压试验设置在低压试验工序后面,耐压试验的受试设备几乎包括了所有的高、低压电器(电子产品除外)以及电线路。缺点是:①电器件在组装前已经做过耐压试验,再经受一次耐压试验会降低其绝缘性能;②缺少布线质量检测与控制环节,导致机车调试过程中,若导线有接地、交叉短路等故障,需重新布线来解决,造成返工返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在电器设备安装后、接线前只针对整车布线进行耐压试验,而各屏柜内的电器件不再参与试验,防止了电器件绝缘性能的下降,并能对布线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和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各待检测线路之间。
进一步地,线路连接装置包括引出插头,连接至机车上的各耐压插座,并引出插座内的待检测线路至检测装置,引出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接线端子,设置在插座本体上;引出线,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伸出插座本体。
进一步地,线路连接装置包括鳄鱼夹连接装置,鳄鱼夹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鳄鱼夹和连接两个鳄鱼夹的连接导线,一端的鳄鱼夹连接至机车上的待检测线路的第一导线,另一端的鳄鱼夹连接至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线路连接装置包括香蕉插头,香蕉插头包括设置在两端的香蕉接头和连接两个香蕉接头的连接导线,一端的香蕉接头连接在机车上的各耐压插座上,另一端的香蕉接头连接至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线路连接装置包括转接板,转接板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机车上的各耐压插座,与输入端对应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线路连接装置包括引出插头、鳄鱼夹连接装置、香蕉插头、以及转接板中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还包括绝缘板,设置在线路连接装置与待检测线路的连接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包括多个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各待检测线路和/或连接器之间,能够检查机车车辆上各种电路中的电缆状态,保持其具有良好的连接状态,而各屏柜内的电器件不再参与试验,防止了电器件绝缘性能的下降,并能对布线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和控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引出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鳄鱼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香蕉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工装的设计依据是TB/T1333.1-2002铁路应用机车车辆电气设备第1部分:一般使用条件和通用规则,该规定已与国际标准IEC61133接轨。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机车整车布线耐压试验转接工装包括多个线路连接装置,设置在各待检测线路和/或连接器之间,并在电器设备安装后、接线前只针对整车布线进行耐压试验,而各屏柜内的电器件不再参与试验,防止了电器件绝缘性能的下降,并能对布线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和控制,能够检查机车车辆上各种电路中的电缆状态,保持其具有良好的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卡板周转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