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件自动清洗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4451.7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健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自动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械,尤其涉及一种零件自动清洗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零件清洗机,其清洗桶普遍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清洗桶会导致清洗桶中心部位的零件清洗效果不好,严重影响了清洗机的清洗质量。另外,现有的零件清洗机在清洗零件的过程中通常是将不同种类的零件混合在一起进行清洗的,零件清洗完毕后,不利于分类放置,对后续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清洗效果好、方便移动的零件自动清洗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件自动清洗机,包括脚轮、清洗桶,所述清洗桶的下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翻水轮连接,所述翻水轮置于清洗桶底部,所述清洗桶内设有放物架、料筐和加热器,所述清洗桶的上方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定时开关和转向开关,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器和蒸汽加热器,所述的清洗桶为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筒,所述清洗桶的内壁上设有水泵箱,所述水泵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液口上设有蛇形管,所述水泵箱的下部设有进液口,所述放物架上设有多个隔板,所述隔 板通过插口插接于放物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上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清洗桶的一侧设有手推把手。
本实用新型零件自动清洗机,清洗桶采用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筒,清洗液在流经桶底圆角处时,受切向力和法向力的作用,除沿桶壁方向运动外,还有许多水流从死角冲向中间,所以清洗效果更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在放物架上设有多个隔板,隔板的设置可以将放物架分割为多个区域,不同种类的零件可以分开放置,零件清洗完毕后有利于分类整理,本实用新型清洗桶内部设有带蛇形管的水泵,通过水泵使清洗液喷至零件上,利用喷出液体的高压冲刷作用和溶解的特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零件进行清洗,清洗桶的一侧设有手推把手,清洗桶的底部设有脚轮,方便了本实用新型零件清洗机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清洗效果好、方便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脚轮,2、清洗桶,3、电机,4、翻水轮,5、料筐,6、控制面板,7、定时开关,8、转向开关,9、电加热器,10、蒸汽加热器,11、水泵箱,12、水泵,13、蛇形管,14、进液口,15、隔板,16、插口,17、过滤网,18、手推把手,19、放物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零件自动清洗机,包括脚轮1、清洗桶2,所述清洗桶2的下方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与翻水轮4连接,所述翻水轮4置于清洗桶2底部,所述清洗桶2内设有放物架19、料筐5和加热器,清洗桶2的上方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控制面板6上设有定时开关7和转向开关8,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器9和蒸汽加热器10,所述的清洗桶2为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筒,所述清洗桶2的内壁上设有水泵箱11,所述水泵箱11内设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出液口上设有蛇形管13,所述水泵箱11的下部设有进液口14,所述放物架19上设有多个隔板15,所述隔板15通过插口16插接与放物架19上。
所述进液口14上安装有过滤网17,所述清洗桶2的一侧设有手推把手18。清洗桶2采用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筒,清洗液在流经桶底圆角处时,受切向力和法向力的作用,除沿桶壁方向运动外,还有许多水流从死角冲向中间,所以清洗效果更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在放物架19上设有多个隔板15,隔板15的设置可以将放物架19分割为多个区域,不同种类的零件可以分开放置,零件清洗完毕后有利于分类整理,本实用新型零件自动清洗机,清洗桶2内部设有带蛇形管13的水泵12,通过水泵12使清洗液喷至零件上,利用喷出液体的高压冲刷作用和溶解的特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零件进行清洗,清洗桶2的一侧设有水推把手18,清洗桶2的底部设有脚轮1,方便了本实用新型零件清洗机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健,未经韩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44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