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3931.1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天宝;胡民;狄美华;孙宏伟;贾志刚;刘晨;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H02G15/10;H02G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组电缆防护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在高压配电线路上进行旁路作业时敷设旁路电缆所使用的电缆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高压配电线路进行维修或维护的日常作业时,需要对检修部分或故障部分线路架设旁路电缆,以保障维修或维护过程中电力的正常输送。
传统旁路作业过程中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架设旁路电缆,即将旁路电缆仍然架设在原有的电线杆等支撑结构上,因此工序繁多,操作步骤繁琐,开展此项作业平均耗时60小时,工作耗时长。
现有技术的缺点:
1.需要工具繁多,大量工具运输不便,且运输过程中易损坏。
2.操作步骤工艺复杂,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前期培训投入大。
3.敷设耗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高压配电线路上敷设旁路电缆时,原架空敷设所带来的操作步骤工艺复、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以及在采用新式地面敷设方式时所需达到的操作便捷、绝缘保护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组电缆防护装置包括电缆保护管和进出线保护箱,电缆保护管与进出线保护箱沿电缆方向插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缆对接头保护箱,连接在两节电缆保护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缆分接头保护箱,连接在两节电缆保护管之间。
进一步地,进出线保护箱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一箱体,第一上盖和第一箱体扣合,并通过锁扣固定。
进一步地,电缆保护管包括第二上盖和第二箱体,第二上盖和第二箱体之间通过卡口卡接。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的一端具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以嵌入另一第二箱体的一端的凹槽结构内,使两节第二箱体稳固连接。
进一步地,电缆对接头保护箱包括第三上盖和第三箱体,第三上盖和第三箱体通过合页连接并扣合,第三箱体的两端有与电缆保护管外形相配合的开孔。
进一步地,电缆防护装置由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各电缆防护装置部件为预制成型的标准化部件,使用方便;
2.使敷设旁路电缆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90%敷设时间;
3.降低了对敷设旁路电缆的作业人员的技术要求。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电缆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敷设旁路电缆作业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在配电线路上采用地面敷设旁路电缆的示意图;
图2A为直角进出线保护箱的主视图;
图2B为直角进出线保护箱的侧视图;
图2A’为圆角进出线保护箱的主视图;
图2B’为圆角进出线保护箱的侧视图;
图3A为电缆保护管的截面图;
图3B为电缆保护管的侧视图;
图4A为电缆对接头保护箱的主图;
图4B为电缆对接头保护箱的侧视图;
图5A为直角电缆分接头保护箱的主图;
图5B为直角电缆分接头保护箱的侧视图;
图5A’为圆角电缆分接头保护箱的主图;
图5B’为圆角电缆分接头保护箱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为电缆;
21为进出线保护箱;
21’为进出线保护箱;
23为锁扣;
25为开孔;
27为第一上盖;
29为第一箱体;
31为电缆保护管;
32为第二上盖;
33为第二箱体;
34为腔体;
35为卡口;
37为凹槽结构;
39为凸起结构;
41为电缆对接头保护箱;
43为第三上盖;
45为第三箱体;
47为合页;
49为开孔;
51为电缆分接头保护箱;
51’为电缆分接头保护箱;
61为电缆过路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3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