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性淀粉回收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83698.7 | 申请日: | 201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于滨;崔媛;邹勤熙;裴绍林;王丽丽;佟丽娜;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北大荒斯达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C08B31/00 |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鹤城专利事务所 23207 | 代理人: | 叶仲刚 |
| 地址: | 161005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性 淀粉 回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性淀粉回收设备,适用于对不同变性淀粉品种洗涤尾水中残留淀粉的回收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变性淀粉加工企业都将变性淀粉的洗涤水直接排放了,虽然这些洗涤水中的淀粉含量很少,仅有0.5-1%左右,但是将其简单地排放掉一是会污染环境,二是会影响产品的收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厂家利用一种增稠罐来进行变性淀粉回收,在这种增稠罐上设有进料管、溢流管、锥底排放口,其工作原理是淀粉悬浮液于增稠罐中心距锥底0.3~1.0m处加入,然后在增稠罐横截面上散开,液体向上流动,清液由溢流口排出,淀粉颗粒逐渐沉降至罐底部形成浓浆放出回收。这种增稠罐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澄清能力取决于其直径的大小,因此,相对于车间面积受限的变性淀粉生产线,该增稠罐的设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连续生产时溢流跑粉的现象会经常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性淀粉的回收设备,采用该设备能够大大地减少增稠罐溢流跑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增稠罐其上段罐体为圆柱形,下段罐体为圆锥形。在上段罐体顶部的上方装有进料管,顶部的侧面将有溢流管。在上段罐体侧壁的中心处设有清液排放管线,在上段罐体、下段罐体的连接处,下段罐体中心处的罐壁上,以及增稠罐的底部分别设有浓浆排放管线。在上述的四条管线上分别装有阀门。在增稠罐的下方设有浓浆罐,四条管线的底端分别接入浓浆罐。在浓浆罐的出料管线上装有浓浆泵。出料管线在经过浓浆泵后还可设有与浓浆罐连通的备用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设了多条浓浆排放管线,不仅可以减小设备的设计尺寸,同时也提高了设备的处理能力,并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在变性淀粉连续生产过程中,利用本设备能够有效地降低增稠罐溢流跑粉现象的发生,提高淀粉的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上段罐体 2、下段罐体 3、进料管 4、溢流管 5、清液排放管 6、浓浆排放管 7、阀门 8、浓浆罐 9、出料管 10、浓浆泵 11、备用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如图1所示,本设备包括增稠罐和浓浆罐,所述的增稠罐其上段罐体1为圆柱形,下段罐体2为圆锥形。在上段罐体1顶部的上方装有进料管3,顶部的侧面将有溢流管4。在上段罐体1侧壁的中心处设有清液排放管线5,在上段罐体1、下段罐体2的连接处,下段罐体2中心处的罐壁上,以及增稠罐的底部分别设有浓浆排放管线6。在上述的四条管线上分别装有阀门7。在增稠罐的下方设有浓浆罐8,四条管线的底端分别接入浓浆罐8。在浓浆罐8的出料管线9上装有浓浆泵10。出料管线9在经过浓浆泵10后还设有与浓浆罐8连通的备用管路11。
例2
对于不同原料、不同反应机理的变性淀粉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玉米淀粉颗粒大小平均为15μm,平均沉降时间为6 h,玉米氧化淀粉、玉米酸解淀粉分子变小,平均沉降时间为10 h,而玉米交联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分子量变大,平均沉降时间为3 h。
洗涤尾水中氧化淀粉、酸解淀粉在增稠罐中每沉降2 h后,将4号阀门打开,排出液体测量淀粉含量,如有淀粉,将1号阀门、2号阀门、3号阀门同时打开排放淀粉浓浆,待1号排放口放出稀浆时,将1号阀门、2号阀门、3号阀门同时关闭,继续沉降,同时开启浓浆罐搅拌,搅拌均匀后,将浓浆罐淀粉悬浮液泵入洗涤工序。每隔2 h重复此操作。
洗涤尾水中交联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在增稠罐中每沉降1 h后,将3号阀门打开,排出液体测量淀粉含量,如有淀粉,将1号阀门、2号阀门、3号阀门同时打开排放淀粉浓浆,待1号排放口放出稀浆时,将1号阀门、2号阀门、3号阀门同时关闭,继续沉降,同时开启浓浆罐搅拌,搅拌均匀后,将浓浆罐淀粉悬浮液泵入洗涤工序。每隔1 h重复此操作。
2、马铃薯淀粉颗粒大小平均为50μm,平均沉降时间为2h,马铃薯交联淀粉、醚化淀粉、酯化淀粉分子量变大,平均沉降时间为1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北大荒斯达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北大荒斯达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36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餐饮废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室内高尔夫用的击球杆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