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蹄块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3495.8 | 申请日: | 201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玉荣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是指一种改进型蹄块模具。
背景技术
蹄块模具是用于合模压铸蹄块的模具。现有的蹄块模具一般以注铝的方式进行压铸生产,模具采用一模两腔,同时在两模之间设有注料腔,然后通过连通注料腔与模腔的浇道把注料直接导入两模腔内,如此实现一次合模可生产四个蹄块。这种结构的蹄块模具,浇道系统设计相对简单且注铝量少,因此加工工艺易保证质量且压铸成型相对容易,但是单件产品的制造成本偏高,且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蹄块模具,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更高的改进型蹄块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蹄块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及下模,该下模包括座体、合模孔、复数个蹄块模腔、浇道、导流槽及注料腔,所述合模孔设置于上述座体上表面周围;所述复数个蹄块模腔均匀分布于座体上表面两排;所述浇道设置于上述两排蹄块模腔之间;该浇道与所述复数个蹄块模腔之间设置有导流槽,该导流槽将所述蹄块模腔与浇道相连通;所述注料腔设置于上述浇道一端用于模具注料。
所述复数个蹄块模腔为八个,且左右两排均匀分布于所述座体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浇道设置于上述两排蹄块模腔之间,即两模之间,并通过导流槽将所述蹄块模腔与浇道相连通,而在浇道一端设有注料腔。当注入液态铝时,注料沿浇道向前流动的同时,液态铝也沿着浇道两侧的导流槽流向两侧蹄块模腔,由于各个蹄块模腔都通过单一的导流槽与浇道相连通,因此整个注料过程比较顺畅。从而在工艺上确保产品顺利成型的同时,也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下模
11、座体
12、合模孔
13、蹄块模腔
14、浇道
15、导流槽
16、注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蹄块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1,该下模与所述上模相适配,且该下模1包括座体11、合模孔12、八个蹄块模腔13、浇道14、导流槽15及注料腔16,所述合模孔12设置于上述座体11上表面周围,用于上模与下模1的合模;所述八个蹄块模腔13均匀分布于座体11上表面两排,即两模内;所述浇道14设置于上述两排蹄块模腔13之间;该浇道14与所述八个蹄块模腔13之间设置有导流槽15,该导流槽15将所述蹄块模腔13与浇道14相连通;所述注料腔16设置于上述浇道14一端用于模具注料。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通过将浇道14设置于上述两排蹄块模腔13之间,即两模之间,并通过导流槽15将所述蹄块模腔13与浇道14相连通,而在浇道14一端设有注料腔16。当注入液态铝时,注料沿浇道14向前流动的同时,液态铝也沿着浇道14两侧的导流槽15流向两侧蹄块模腔13,由于各个蹄块模腔13都通过单一的导流槽15与浇道14相连通,因此整个注料过程比较顺畅。从而在工艺上确保产品顺利成型的同时,也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玉荣,未经吴玉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3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