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2757.9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平;宋世锋;贺中央;杨现猛;姚焕民;康东东;李高北;尚学军;孙荣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4571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温度梯度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在实际的冶金生产过程中,作为储存高温熔体的耐火材料等常会受到熔体本身或熔渣的渗透或蚀损等。为了研究耐火材料等与熔渣或熔体的作用过程,目前实验的主要方法有熔锥法、浸渍法、动态浸渍法、静态坩埚法、回转炉试验法以及感应炉试验法。
熔锥法是将耐火材料和炉渣按不同的比例以细粉的形式混合,以耐火度的降低来表示耐火材料的抗渣性能;浸渍法或动态浸渍法是将一定形状、大小的试样浸入置于装有炉渣溶液的坩埚中,可以通入氮气搅动或同时转动试样,实验结果采用试样被炉渣侵蚀后的重量百分率表示;静态坩埚试验法是将装有炉渣的耐火材料坩埚放入电炉中加热,并保温一定时间,冷却后将坩埚沿中心面剖开,观察并测量熔渣渗透和侵蚀情况;回转炉试验法是将断面为梯形的试样砌筑在金属炉壳的内侧,装入渣剂后采用氧气和天然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加热,同时转动炉体使耐火材料与熔渣反应;感应炉试验法是一种先进的抗渣试验法,它是利用电圈感应的方式首先加热并熔化炉内金属,待金属达到目标温度后向炉内投入渣剂进行试验,实验结束后,首先将炉内的熔融金属和融渣从炉内倒出,待炉子冷却后,再从炉内拆下耐火材料试样,测量侵蚀量或侵蚀深度,作为评价耐火材料抗渣性能的指标。
上述诸多试验方法中,熔锥法只能反映化学矿物组成对抗渣性的影响,而制品组织结构的变化则显示不出来;浸渍法或动态浸渍法的缺点是无法摸拟具有温度梯度时熔渣对耐火材料的渗透和侵蚀情况;静态坩埚试验法操作简单,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评价耐火材料抗渣性能的实验方法,然而,由于坩埚内装入的渣剂量较少,炉渣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且耐火材料试样内部不存在温度梯度,炉渣对耐火材料试样的渗透和侵蚀过程与实际炉内耐火材料的蚀损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回转炉试验法的优点是多种试样的抗渣侵蚀可以同时试验,试样内部可以形成与实际炉内相近的温度梯度,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试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加渣剂,且当缺乏天然气或煤气时,难以提供抗渣试验所需要的高温热源;感应炉法能真实的模拟有温度梯度时熔渣对耐火材料的渗透和侵蚀,然而设备成本以及运行费用昂贵,操作较复杂,无法得到普及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具备与现场实际温度分布非常接近的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
本实用新型由炉身和炉底两部分构成,所述炉底上部设置匣钵,其内部砌筑抗渣试验材料后再盛装炉渣,所述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的发热体采用硅钼棒,所述炉渣均均的铺展在抗渣试验材料上,所述硅钼棒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炉渣的正上方;所述炉身的浇注料、炉底的浇注料和匣钵采用同一材料,所述炉身的浇注料和炉底的浇注料分别用铆固钉定位;所述匣钵的中心与炉底的浇注料的中心相互凹凸扣接,以增强炉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述炉底采用电机驱动螺杆机构进行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采用硅钼棒进行电加热,炉膛温度精确可控,且熔渣温度与炉膛温度几乎一致;抗渣试验材料由里向外呈现出自然的温度梯度,与实际炉内材料的温度分布完全一致,真实地反应出试验材料与熔渣的相互作用过程;
2.发热体硅钼棒置于炉渣正上方,有效地增强了对炉渣加热的辐射功率;
3.采用分体式设计,炉底采用电机驱动螺杆机构升降运动,便于装卸抗渣试样;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实现,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炉身10和炉底20构成,炉底20上部设置匣钵13,其内部砌筑抗渣试验材料14后再盛装炉渣,所述分体式温度梯度抗渣试验炉的发热体采用硅钼棒5,所述炉渣均均的铺展在抗渣试验材料14上,所述硅钼棒5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炉渣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研发中心,未经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