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货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2496.0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施泽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鸿安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罗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运领域,特别是一种驶入式货架系统系统。
背景技术
货架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时放置以承载单元负荷的支撑装置。作为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集装设备,货架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并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 货架作为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设备,与叉车配套使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货架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可以实现物品包装的单元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保护物品,方便物流和商流。
货架能够用于驶入式货架系统。但是,由于驶入式货架的装货顺序必须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所以货架除顶部之外不能设置水平支撑。亦由于仅有顶部设置了水平支撑,再加上立柱的长度很长,所以货架的稳定性很差,失稳倒塌的事件时有发生。该缺陷在业内人尽皆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架系统,该货架系统的货架与托盘之间经硬质毛刺连接,实现托盘相对货架的固定,随着装货操作该托盘用作水平支撑构件,使货架系统的稳定性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货架系统,其包括货架与托盘;所述货架包括排架和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搭接于相邻两排架的顶部;所述排架包括多个立柱及水平连接相邻两立柱的支撑横梁;所述托盘包括面板和垫板;在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垫板之间设置嵌接相连的硬质毛刺。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所述支撑横梁具有所述硬质毛刺,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硬质毛刺为一体式。
所述货架包括硬质板,该硬质板具有所述硬质毛刺;所述硬质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上表面。
所述支撑横梁为条状;所述硬质毛刺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
所述垫板具有所述硬质毛刺,所述垫板与所述硬质毛刺为一体式。
所述托盘包括硬质板,该硬质板具有所述硬质毛刺;该硬质板固定于所述垫板的下表面。
所述垫板为条状,所述硬质毛刺设置于所述垫板的两端。
所述硬质板为圆形。
所述硬质毛刺杂乱分布于所述硬质板上。
所述硬质毛刺有序分布于所述硬质板的周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横梁与垫板之间设置硬质毛刺,当托盘放置于货架系统之后,该硬质毛刺嵌入起防滑连接的作用,货架系统两排架之间经该托盘连接,使托盘实现水平支撑的作用,提高货架系统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支撑横梁为条状,垫板亦为条状,该硬质毛刺设置于条状的两端,这样货架系统装入托盘之后,托盘相对货架系统形成一水平支撑面,使货架系统系统稳定。
考虑货架系统的材质为硬质材料,如金属、塑料;也可以为软质材料,如木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货架系统承载一货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支撑横梁具有硬质毛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支撑横梁固定硬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垫板具有硬质毛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垫板固定硬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述硬质板设置硬质毛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货架系统,其包括货架与托盘;该货架包括排架31和顶部横梁32,相邻排架31之间的空间为装货区域,顶部横梁32搭接于相邻两排架31的顶部,这样排架31之间即形成立体的装货空间;排架31包括多个立柱36及水平连接相邻两立柱36的支撑横梁33;托盘包括面板11和垫板12;在支撑横梁33与垫板12之间设置嵌接相连的硬质毛刺34。该硬质毛刺34能够起连接的作用,防止托盘相对货架滑移,以免货架系统稳定性差发生倒塌。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即:支撑横梁33的上表面具有用于嵌接于托盘的硬质毛刺34,支撑横梁33与硬质毛刺34为一体式。在支撑横梁33的上表面设置硬质毛刺34,当托盘放置于货架之后,该硬质毛刺34嵌入托盘,使货架两排架31之间经该托盘连接,使托盘实现水平支撑的作用,提高货架系统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鸿安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鸿安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