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轮爆胎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2429.9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孟现芳;孟桂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现芳 |
主分类号: | B60C17/02 | 分类号: | B60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5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轮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高速行驶汽车前轮爆胎防跑偏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前轮爆胎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汽车前轮一侧爆胎时,爆胎前轮与未爆胎前轮分别以轮毂滚动半径和轮胎滚动半径前行,两前轮前进速度出现一慢一快现象,汽车必然向爆胎一侧转向,这样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为前轮一侧爆胎后会产生向已爆胎车轮方向的巨大扭矩力,而且是瞬间发生,作为驾驶员很难控制和预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前轮爆胎保护装置。该装置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一侧前轮爆胎后,能自动防止汽车跑偏或倾覆,保证汽车平稳停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轮爆胎保护装置,包括两套轮胎压力信号输出装置,一个压力信息接收装置、引爆器、气体发生器、消能带、气囊、刹车带、轴筒,轮胎压力信号输出装置装在两前轮轮毂凹陷槽内,压力信息接收装置与引爆器、气体发生器相连,并共同装在汽车车体的前下方,气体发生器与气囊相通,其特征是:消能带包括上段消能带和下段消能带,在轴筒上设有上段消能带,在轴筒的两端的轴颈上设有刹车带,上段消能带缠绕在轴筒上,下段消能带折叠在轴筒的下方气囊的上方,在下段消能带的上方设有轮胎。所述的消能带表面采用一种光滑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段消能带折叠在轴筒的下方,有利于气囊充气下垂,轴筒两端的轴颈用刹车带紧绕,这样有利于逐渐消耗汽车的动能,防止因消能带的冲击力过大而断裂,消能带的表面是一种光滑的摩擦数小的材料做成,这样有利于延长汽车的滑动距离,逐渐消耗完汽车的动能,保证汽车平稳停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筒,2.上段消能带,3.轴颈,4.轮胎,5.下段消能带,6.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套轮胎压力信号输出装置,一个压力信息接收装置、引爆器、气体发生器、消能带、气囊6、轴筒1,轮胎压力信号输出装置装在两前轮轮毂凹陷槽内,压力信息接收装置与引爆器、气体发生器相连,并共同装在汽车车体的前下方,气体发生器与气囊相通,消能带包括上段消能带2和下段消能带5,在轴筒上设有上段消能带2,在轴筒1的两端的轴颈3上设有刹车带,上段消能带2缠绕在轴筒1上,下段消能带5折叠在轴筒1的下方气囊6的上方,在下段消能带的上方设有轮胎4。
所述的在两前轮轮毂凹陷槽内,压力信息接收装置与引爆器、气体发生器相连,并共同装在汽车车体的前下方,气体发生器与气囊相通,为现有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侧前轮爆胎时,轮胎内压力迅速下降,当压力下降到规定限值时,压力信号输出装置向外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到信号后指令引爆器引爆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随即向气囊充气,膨胀的气囊带动下段消能带向下猛冲,下段消能带在风力的作用下被带到车轮的下方,下段消能带此时就会受到轮胎给予的正压力、摩擦力,地面给予的支持力、摩擦力以及轴给予的拉力,在这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缠绕在轴上的上段消能带被逐渐拉出来,汽车的速度也会随之逐渐变慢,汽车的两前轮也会逐渐停止转动,而随着下段消能带在地上滑动,直到车辆停止运动这样就会避免因两前轮半径的不同出现前进速一快一慢的现象,而造成车辆跑偏或倾覆的严重交通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现芳,未经孟现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防水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