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添加剂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204.X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6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美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9/00 | 分类号: | B67C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世纪蓝海专利事务所 21232 | 代理人: | 黄玉杰 |
地址: | 110168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添加剂 注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入装置,特别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基础材料中注入液态添加剂时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液态添加剂加入成形的固体基础材料中,以提高材料的机械、物料、防火等性能,在工业材料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通常情况下,向固体基础材料中加入液态添加剂都是采用喷淋、浸泡或涂刷的手段。这些手段都无法实现液态添加剂的有效渗透,反而会出现添加量不足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无法实现技术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将液态添加剂注入基础材料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液态添加剂注入装置,包括:罐体、针头、推杆部分、罐体盖部分,其特征在于:罐体外壁上有标示溶液量的刻度线,针头安装在罐体底部,该液态添加剂注入装置是以推杆为动力的结构方式:推杆部分装在到罐体中,下压柄的边缘与罐体内壁紧密接触B.以空压为动力的结构方式:罐体盖部分接到罐体上端,罐体盖焊接到罐体上。推杆部分中的动力柄固定在支撑杆上端,下压柄固定在支撑杆下端;推杆注液管阀门安装在推杆注液管上,推杆注液管固定在下压柄上;罐体盖部分中的注液管阀门安装在注液管上,注液管固定在罐体盖上;空压管阀门和控压表安装在空压管上,空压管固定在罐体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微细的针孔为工具来添加液态添加剂,添加量、位置的准确性和选择性易于控制,达到喷淋、浸泡、涂刷方法无法实现的效果;作为局部补加的手段,可达到添加剂局部补强的自由,灵活控制固体产品的改性程度和效果,也可降低添加剂的浪费,具有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意义,并为新型高质量复合材料的产生和生产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罐体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推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以推杆为动力时的整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罐体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以空压为动力的整装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罐体1、刻度线2、针头3、动力柄4、下压柄5、支撑杆6、推杆注液管7、推杆注液管阀门8、注液管阀门9、空压管阀门10、控压表11、注液管12、空压管13、罐体盖14。
如图1所示:是罐体部分的示意图,其中针头3插入到罐体1底部,与之紧密连接,罐体1外壁上有标示溶液量的刻度线2。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推杆部分示意图,其中动力柄4固定在支撑杆6上端,下压柄5固定在支撑杆6下端;推杆注液管阀门8安装在推杆注液管7上,推杆注液管7固定在下压柄5上。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以推杆为动力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以推杆为动力的情况下,将图2推杆部分连接到图1罐体部分的罐体1中,下压柄5边缘与罐体1内壁紧密接触,但可以在动力作用下上下滑动。使用时,在动力柄4端安装上可带动推杆部分上下滑动的动力装置,将推杆部分拉到罐体1顶端,打开推杆注液管阀门8,由推杆注液管7注入液态添加剂,以刻度线2控制注入溶液量,注入结束,关闭推杆注液管阀门8,以动力装置推动推杆部分将罐体1中液态添加剂通过针头3注入基础材料中。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以空压为动力时的罐体盖部分示意图,其中注液管阀门9安装在注液管12上,注液管12固定在罐体盖14上;空压管阀门10和控压表11安装在空压管13上,空压管13固定在罐体盖14上。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以空压为动力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以空压为动力的情况下,将图4的罐体盖部分接到图1罐体部分,罐体盖14焊接到罐体1上。使用时,在空压管13上接上空压装置,打开注液管阀门9,由注液管12注入液态添加剂,以刻度线2控制注入溶液量,注入结束,关闭注液管阀门9,打开空压管阀门10,打开空压装置,由控压表11控制罐体1中压力,用空压将罐体1中液态添加剂通过针头3注入基础材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美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美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可吸入颗粒物的手机
- 下一篇:铰接式前轮驱动后轮转向齿轮传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