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79970.4 | 申请日: | 2011-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8/14;B21D45/06;B21J15/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王寿刚 | 
| 地址: | 21532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自动 散热片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的铆合散热片模组。
背景技术
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是指在模组内部自动完成单片散热片与单片散热片之间的铆合﹐并保证最后铆合产品的尺寸﹑形状﹑平衡度﹑平面度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各个部件间功能和性能的完美搭配。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产品各方面要求基本都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产品产量却不是很理想,每次只能铆合出一个散热片,这样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切割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料,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很难维持自已的成本优势。另外,当料带宽度加宽时,材料宽度变宽而厚度不变,会造成料带中间镂空的部位增多,出现料带与模板的分离过程中产生变形,致使料带传输不正常导致错位,从而影响到最终制成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目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其生产效率不高,浪费原材料,以及料带与模板分离时不能进行平稳、平衡的脱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其提高了散热片产品的产能,显著的节省了原材料,以及在脱料时料带与模板之间可以进行平稳、平衡的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用于将多片散热片自动铆合在一起,该模组包括:导柱,其固定于上模上,该导柱工作时插入下模的导鞘中以使得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送料柱,下模上有两排呈平行排列的送料柱,送料时料带被限制在两排送料柱之间;扣合点切割冲头,其用于切割散热片之间的扣合点;外形切割冲头,其用于切割散热片的外形并可在横向上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成型冲头,其用于冲压下模上的相应模腔以将切割好的散热片外周冲压成折边;铆合冲头,其用于冲压下模上的相应模腔以使得带有折边的散热片之间通过扣合点在模腔内完成铆合。
所述的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其固定于上模10上,该脱料装置包括:引导针、以及脱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的两排送料柱之间的宽度与被送入的料带宽度的一致以对料带起到导向作用,且两排送料柱之间送入的料带宽度可以满足在横向上同时切割成两片散热片的要求,采用上述方案后在可以提高切割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另外,本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还包括脱料装置,该脱料装置通过引导针和脱板来保证在脱料时料带与模板之间能够平稳﹑平衡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合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胶料装置的模组开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的下模工作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自动铆合散热片的模组中脱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兹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寻求提高切割效率即在横向上可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并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增加料带30的宽度后导致现有模板上送料柱21之间的宽度不够;
(2)料带30宽度变宽而厚度不变,造成加工时料带30中间镂空的部位增多,出现料带30与模板的分离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致使料带传输不正常导致错位,进而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
针对以上两点技术难点,本实用新型分别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案加以解决:
(1)由于在横向上一次切割两片散热片会显著减少被切割下来的边角废料的数量,实际中只需要将现有模板上两排送料柱21之间的宽度增加20%-30%即可;
(2)对于第二点在本发明中采用了脱料装置40,以使料带30与模板分离时能够平稳﹑平衡的脱料。
为了实现上述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实施例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能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9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模具冷却润滑装置
- 下一篇:预应力金属薄板张拉成形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