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9610.4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贾开成;贾军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玉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晶 压电 陶瓷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压电陶瓷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设备终端中用来对语音与音乐重放的超薄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压电陶瓷扬声器,包括前盖,前盖内侧设置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上设置有单晶压电陶瓷片,金属薄膜和单晶压电陶瓷片构成了压电陶瓷扬声器的振动组件,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FPCB板)压在单晶压电陶瓷片上、并与单晶压电陶瓷片的电极引出端电连接,金属薄膜、单晶压电陶瓷片和挠性印刷电路板构成了一个压电发声器件;在前盖上还固定设置有后盖,压电发声器件固定安装在后盖与前盖之间的空腔中。
压电陶瓷扬声器是通过单晶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来实现电学-力学-声学转换的一种电声换能器件,广泛地应用在便携式设备终端中。当通过挠性印刷电路板接入音频信号时,根据单晶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原理,压电陶瓷扬声器的振动组件就会产生相应的伸展或收缩运动,从而推动了空气,辐射出声音。
上述结构的单晶压电陶瓷扬声器的主要缺点是:一、由于必须使用金属薄膜,使得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最低谐振频率F0只能达到800~850Hz,低音不足,音色不丰满;二、压电陶瓷片外层的银电极层裸露在空气中,使得银电极层容易被氧化,影响了压电陶瓷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延长扬声器的使用寿命、并且能改善音质的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包括:中间开设有通孔的前盖,前盖内固定设置有弹性振膜,前盖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有利于弹性振膜振动的凹腔,其特点是:弹性振膜上设置有双晶压电陶瓷片和金属薄膜边框,金属薄膜边框位于双晶压电陶瓷片的外围,FPCB板与双晶压电陶瓷片的电极引出端相互电连接,后盖与前盖固定连接,双晶压电陶瓷片、弹性振膜、金属薄膜边框均位于后盖与前盖围成的空腔内,后盖上设置有让FPCB板裸露的孔;
所述的双晶压电陶瓷片包括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单晶压电陶瓷片,两个单晶压电陶瓷片通过低温烧结相互叠层在一起,并且两个单晶压电陶瓷片之间设置有中间陶瓷膜层,在顶层单晶压电陶瓷片的外侧面设置有上层陶瓷膜层,上层陶瓷膜层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双晶压电陶瓷片的电极层对应连接的电极引出端。
上面所述的每个单晶压电陶瓷片的结构包括:两层陶瓷膜,在两层陶瓷膜的中间为中间层银电极层,在两层陶瓷膜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外层银电极层。
本发明中,在底层单晶压电陶瓷片的外侧面设置有下层陶瓷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由于在顶层单晶压电陶瓷片的外侧面设置了上层陶瓷膜层、在底层单晶压电陶瓷片的外侧面设置了下层陶瓷膜层,这样形成了坚固的外电极保护层,避免了压电陶瓷片外层银电极的氧化,延长了扬声器在潮湿、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寿命;二、与传统的单晶压电陶瓷扬声器相比,最低谐振频率F0能达到500~700Hz,音色较丰满,并且提高了扬声器的灵敏度和能量转化效率,音质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仰视方向的外观图;
图3是图1所示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俯视方向的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双晶压电陶瓷片俯视方向的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双晶压电陶瓷片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双晶压电陶瓷扬声器,包括:中间开设有通孔11的前盖1,前盖1内固定设置有弹性振膜2,前盖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有利于弹性振膜2振动的凹腔12,在弹性振膜2上粘贴设置有双晶压电陶瓷片3和金属薄膜边框4,金属薄膜边框4位于双晶压电陶瓷片3的外围,FPCB板5与双晶压电陶瓷片3的电极引出端71、72、73相互电连接,后盖6与前盖1固定连接,双晶压电陶瓷片3、弹性振膜2、金属薄膜边框4均位于后盖6与前盖1围成的空腔内,后盖6上设置有让FPCB板5裸露的孔61,以方便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玉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玉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9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CM模组
- 下一篇:钓鱼照明用太阳能LED双开关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