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量表计查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8273.7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9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凌;孙剑;赵培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表 计查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计量表计查线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检查计量表计的连通、断开、以及接线是否正确一般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计量表计的接线错误主要体现在电压、电流二次回路接线有误,主要错误原因在于:没有按照接线原理图接线,或者接线连接部分有断开点。在计量表计接线检查时,将万用表调到电阻档,用万用表两个表笔分别点住一根线的两端,此时若万用表发出蜂鸣声,则说明这根线是连通。
但是,当计量表计经过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接入交流电网时,无法利用万用表进行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计量表计查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表计经过互感器接入交流电网后无法进行接线检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表计查线器,包括:电源,其第一端连接有第一表笔;以及扬声器,其第一端与电源的第二端相连,扬声器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表笔。
进一步地,电源和扬声器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的第一端为正极,电源的第二端为负极。
进一步地,电源和第一表笔通过软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扬声器和第二表笔通过软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电源包括电池盒和位于电池盒内相互连接的多个电池。
进一步地,电池为四节,电池为1.5V,扬声器为6V的扬声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表笔和第二表笔对不同的电压、电流线圈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扬声器产生高音和低音,据此判断计量表计的接线是否正确,这样,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表计经过互感器接入交流电网后无法进行接线检查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计量表计查线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计量表计查线器包括:电源10、扬声器30、第一表笔51和第二表笔53。其中,电源10的正极与第一表笔51连接,电源10的负极与扬声器30的第一端连接,扬声器30的第二端与第二表笔53连接。通过第一表笔51和第二表笔53对不同的电压、电流线圈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扬声器30产生高音和低音,据此判断计量表计的接线是否正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计量表计经过互感器接入交流电网后无法进行接线检查的问题。
具体地说,对于三相电路,以其中一相为例,假定该项为A相,电流回路检测中,电流表计的正极没有经过互感器线圈,利用本实施例的计量表计查线器的第一表笔51连接A相电流线的正极,第二表笔53连接互感器A相的正极,若发出高音则表示接线正确;电流表计的负极经过互感器线圈,利用本实施例的计量表计查线器的第一表笔51连接A相电流线的负极,第二表笔53连接互感器A相的负极,若发出低音则表示接线正确。
电压回路检测中,主要是测量计量表计的A相电压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接线是否有断开点。利用本实施例的计量表计查线器的第一表笔51连接至靠近计量表计A相电压端的接线处,第二表笔53连接至靠近交流电源的接线处,若喇叭发出声音,表示接线无断开点即接线正确。
上述过程中,喇叭发出高音代表二次回路接线没有经过线圈,电阻小为高音;低音代表二次回路接线经过线圈,电阻大为低音。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源10和扬声器30为固定连接。使计量表计查线器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优选地,电源10和第一表笔51通过软导线连接,扬声器30和第二表笔53通过软导线连接。使用软导线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地,电源10包括电池盒和位于电池盒内相互连接的多个电池。如图1所示,优选地,电池为四节,电池为1.5V,扬声器30为6V的扬声器。结构较小,具有很好的便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8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