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8228.1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6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毕子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子熙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A47H1/00;A47H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地震 逃生 窗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
背景技术
火灾地震造成的伤亡非常严重,急需可以帮助人们避免伤亡的设施和方法,现发现一种更加简易的装置,可以降低成本,且结构稳定,可以有效地提高逃生的保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火灾地震造成的伤亡,帮助高层楼房的居民在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时运用简单方法迅速逃生,提供了一种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用于帮助逃生,挽救生命。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的构成主要包括窗帘盒、逃生器。
所述窗帘盒即一般窗帘盒,窗帘与安全带连接,窗帘内挂环使劲可以拉下。
所述逃生器内部支撑有钢架结构,钢架上设置有螺栓孔和轴孔,钢架内安装轴盘、逃生绳索、制动杆。
所述的螺栓孔用于将钢架固定在墙壁上;所述轴盘上缠绕逃生绳索,所述逃生绳索一端固定在轴盘上,另一端连接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上安装有弹簧缓冲器,平常粘接在窗帘盒内壁上,并与窗帘一端连接,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使劲向下拉窗帘,则可以拉下盒内的安全带,逃生者迅速戴上安全带,然后跳出窗外即可逃生。
在轴盘的两侧连接了制动杆,以使逃生绳索保持均速下降。
所述制动杆是通过快速摆动将逃生绳索加在轴盘上的力释放出去,以降低人的下落速度的制动系统。制动杆上的杆体由轴盘上的一个偏心圆轴带动,同时在杆体上有一个滑道,偏心圆轴可以来回滑动,杆体的一端连接在钢架上,可以来回摆动。杆体两侧有弹簧片,在一定的力量下可以小幅度摆动。
经过综合调节,50公斤的人下落的速度约为1米/秒,100公斤的人下落的速度约为1.5米/秒,可以确保人的下降在安全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运用制动杆将传来的力通过惯性冲击力原理,把自由落体的下落过程变为近似匀速下落过程,以降低人的下落速度。
(2)该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帘盒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逃生器钢架示意图;
图3是逃生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逃生器轴盘及安全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火灾地震逃生窗帘盒主要包括窗帘盒总体结构1、逃生器钢架2、逃生器整体结构3、逃生器轴盘及安全带4。
如图1所示,所述的窗帘盒总体结构1指逃生器和安全带在窗帘盒内部的位置,如图1所示,窗帘盒外壳由塑料或薄铁皮制成,窗帘盒1上可以设计美观的图案,窗帘盒的长度可以根据窗户长度设置。窗帘上的挂环101使劲可以拉下,同时有一拉绳102与安全带407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逃生器钢架2是逃生器的框架部分,由钢板制成,钢架上开有螺栓孔201、轴盘孔202,偏心轴孔203,制动杆轴孔204,用2个膨胀螺栓穿过螺栓孔201将逃生器钢架2固定在墙壁上。
如图3是逃生器整体结构,即未使用时的状态。
所述的轴盘301两侧轮盘上有齿轮,轴盘301内缠绕钢丝绳;
所述制动杆309上有摆锤302,通过摆锤连接轴308与制动杆309连接,制动杆309两侧有弹簧片303,使摆锤302在一定力作用下可以轻微摆动。
所述制动杆309上有连接杆孔305,2个制动杆309之间通过连接杆304连接,以防止前后摆动。
轴盘301的两端可在轴孔202中转动自如。轴盘301上缠绕有逃生绳索401。
如图4是逃生器轴盘及安全带。轴盘301的两壁分别与4个齿轮403啮合,齿轮403固定在偏心轴409上,偏心轴409的末端插入制动杆402的滑槽306中,当偏心轴409在轴孔203内转动时,带动制动杆309来回摆动,并带动摆锤302在快速摆动中产生冲击力,控制轴盘301的转速,使逃生绳索401可以匀速下降。
安全带407由结实的涤纶背带制成,上面有安全带卡环408,安全带407套上后将安全带卡环408拉向胸部,可以使安全带407紧裹在胸部。安全带407通过缓冲弹簧406与钢丝绳401连接,以减小紧急跳下时的冲击力。
所述的逃生绳索401应足够承担150kg的重量,且保持20年不老化,一般使用钢丝绳,逃生绳索401的长度根据楼房的高度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子熙,未经毕子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8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