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吸附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7921.7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9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修;杜汉盛;陈艳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曹津燕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附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体分离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吸附法和低温法相结合的用于气体分离技术的低温吸附器。
背景技术
在气体工业中,需经常使用吸附器进行气体分离提纯,而深冷技术,至今仍是大规模分离气体的主要手段,具有无可替代的规模经济优势。低温吸附法是吸附法和低温法相结合,主要优点是纯化深度高,通常可将杂质脱除到10-6~10-8数量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超纯气体。在空气分离提纯,稀有气体提纯,天然气分离提纯,特种气体制备,各种尾气分离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采用的低温吸附法一般于吸附器前用冷凝器对气体进行预冷,或者在吸附器外部进行冷却,其缺点除了浪费大量冷源外,传质转热效果还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浪费大量冷源、传质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传质传热效率高、重复利用冷源的高效型低温吸附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温吸附器包括筒体5、冷媒夹套4、冷媒管道7、翅片6、冷媒进口10、冷媒出口3、气体进口9、气体出口2、分子筛进口1和分子筛出口8;
筒体5外焊接冷媒夹套4;
置于筒体5中心的冷媒通道7沿圆周方向均匀焊接六根翅片6;
冷媒进口10在筒体5上方以120°与筒体焊接,再与冷媒通道7上端焊接;冷媒通道7则以210°与冷媒夹套4连接,并将冷媒通道7固定于筒体5内;
冷媒出口3在冷媒夹套4上段以90°与冷媒夹套4焊接;
分子筛进口1焊接置于筒体的正上方;
分子筛出口8焊接置于筒体的正下方;
气体进口9焊接于分子筛出口8外15mm处;
气体出口2焊接于分子筛进口1外15mm处。
以此构成一种高效型低温吸附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型低温吸附器,使低温法和吸附法很好地相结合,有效地解决吸附器传质传热效率低,并重复利用冷源,大大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分子筛进口,2气体出口,3冷媒出口,4冷媒夹套,5筒体,6翅片,7冷媒管道,8分子筛出口,9气体进口,10冷媒进口,11吸附剂。
具体实施方式
气体经气体进口9进入筒体5,与筒体5中的吸附剂11进行气体交换,气流方向由下往上,经过低温吸附,杂质被吸附于吸附剂11,纯化后的气体从气体出口2排出;冷媒从冷媒进口10进入冷媒通道7,经过冷媒出口3排出,以此提供冷源,冷媒从上往下流动,并沿着冷媒管道进入到冷媒夹套,实现高压无缝筒体内外同时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7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吸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