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6321.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陆峥嵘;李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峥嵘;李建林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G06K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卢刚 |
地址: | 2000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fc 移动 终端 防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双沟珍宝坊推出RFID防伪新品,其是利用RFID技术的防伪。每一瓶″双沟珍宝坊″瓶体内都安装独一无二的″RFID电子芯片″,消费者只要拿起专配的RFID读码器无线读取,RFID读码器便会迅速显示该瓶酒的出厂日期、质量等级等信息,同时开启后一次性破坏芯片,无法重复使用。但RFID读码器是厂家专门设计的,无法普及到终端用户。
五粮液酒防伪是基于超高频(UHF)RFID技术。五粮液自己提供专用RFID识别器,在专卖店中有专用的RDIF查询识别系统,终端用户要识别真伪只能在其专卖店查询。
现在市面上的防伪系统均需要特别设计的读码器,而读码器并不能在终端用户通用,而且真伪辨别仅仅靠产品上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进行判断,当产品流通到市场上,这些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很有可能被人重复复制,并不能完全达到防伪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其便于终端客户可以随时进行商品真伪辨别。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子标签、NFC移动终端以及防伪服务器,所述NFC移动终端内置读码射频模块,与电子标签无线感应;NFC移动终端通过网络与防伪服务器连接,电子标签内存储的识别信息与防伪服务器内保存的防伪信息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与读码射频模块连接的中央处理芯片、与中央处理芯片连接的通讯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伪系统还包括一个短信服务平台,其连接在NFC移动终端和防伪服务器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伪系统还包括一个网络服务器,其连接在NFC移动终端和防伪服务器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子标签内的识别信息包括产品真伪的判断、产品生产信息以及来自防伪服务器的更新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子标签上覆盖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屏蔽对电子标签的读写起到屏蔽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防伪服务器的引进,通过数据网络或者短信实时将移动终端和标签进行信息交换,使得消费者在辨别真伪的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了产品信息,而且实时对电子标签的更新可以达到发现和追踪克隆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的原理框架图。
图2为图1中移动终端的原理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NFC移动终端的防伪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短距离非接触式的一种通信方式,其结合了非接触式感应和无线连接技术,作用于13.56Mhz频带,传输距离大约10厘米。NFC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相比,更安全,反应时间更短,目前已被集成于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掌上电脑等。主要应用于手机支付领域。本实用新型正是利用了采用NFC技术的移动终端,将其应用于产品防伪。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伪系统包括覆盖在商品上的电子标签10、NFC移动终端13,短信服务平台15、网络服务器17以及防伪服务器19,该移动终端13内置读码射频模块131。
移动终端13内部还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芯片133、与中央处理芯片133分别连接的通讯模块135(譬如GSM的通讯模块)和显示屏137。
防伪服务器19用于验证电子标签10内存储的识别信息的真伪,其包括一个数据库(未图示),该数据库内保存了与商品上电子标签10内存储的识别信息相对应的防伪信息。
该移动终端13内置的读码射频模块131可读取商品上的电子标签10,并将电子标签10内存储的识别信息通过短信服务平台15或者是网络服务器17发送到防伪服务器19。由于电子标签10是可读写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也可以针对防伪服务器19内的数据库进行更新,当数据库中防伪信息进行更新时,也同时将更新的信息发送到电子标签10,以更新电子标签10内对应的识别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峥嵘;李建林,未经陆峥嵘;李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6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