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5762.7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3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袁学恩;李宗义;李旭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1 | 分类号: | H02B7/01;H02B7/06;H02B1/30;H02B1/04;H02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吴杰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变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为适应电力系统城市化的发展,高压变电站需要小型化且可工厂成套生产。这不仅有利于在现有城市高负荷密度区选择负荷中心的建站要求,也有利于城市电网改造、减少降压层次、简化接线、大幅降低电能损耗。
作为城市配电网,我国大部分地区现有高压等级为220、110、60KV,中压35、10KV,低压0.4KV,降压层次为3级。例如:220/110/10/0.4KV、220/35/10/0.4KV、220/60/10/0.4KV或4级。例如:220/110/35/10/0.4KV。目前我国城市电网发展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高压变电站进入市区负荷中心。原因是接线复杂、配电装置占地大、还要为发展预留空间,因此只能建于城区外围地带。
此外,为加快在山区新建电网的建设速度,节省用地也需要高压变电站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变电站,以解决现有的变电站占地大、接线复杂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和变电设备,其中,所述箱体的地上部分由高压GIS(Gas Isolated Switchgare,气体隔离开关站)室、主变室、中压配电室、主控室和电容器室五部分组成,所述箱体各部分的变电设备之间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主变室设于该箱体的底层,其内置的主变压器的地下部分为卵石层和事故油池;所述主变室的邻侧设有高压GIS室或中压配电室;所述主变室的邻室纵向叠加有所述箱体剩余三部分中的任意两部分,其顶层部分与所述主变室之上的箱体部分并排设置并共用一底板;
所述高压的范围为60KV以上,例如,220KV、225KV、154KV、132KV、110KV、90KV、66KV;
所述中压的范围为6至60KV,例如,35KV、30KV、22KV、12KV、10KV、6.6KV。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主变室之上为主控室,上述主变室的邻侧为中压配电室,上述中压配电室之上为高压GIS室,上述高压GIS室之上为电容器室,且上述电容器室与上述主控室并排设置,其底板连成一体。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主变室之上为电容器室,上述主变室的邻侧为高压GIS室,上述高压GIS室之上为中压配电室,上述中压配电室之上为主控室,且上述主控室与上述电容器室并排设置,其底板连成一体。
于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主变室之上为高压GIS室,上述主变室的邻侧为中压配电室,上述中压配电室之上为主控室,上述主控室之上为电容器室,且上述电容器室与上述高压GIS室并排设置,其底板连成一体。
较佳的,上述主变压器由变压器本体和散热片组构成,其中上述变压器本体设置在上述主变室内,上述散热片组设置在上述主变室内外。
较佳的,上述箱体还设有地下部分,上述地下部分设有电缆沟。
较佳的,构成上述主变室的内墙体或外墙体上设置具有通风、防火、防震、防磁、降噪功能的百叶窗和卷帘门。
较佳的,上述箱体的顶层还设有吊装平台。
较佳的,上述箱体由钢结构梁、柱、内墙体、外墙体及设置在上述内墙体和/或外墙体上的门窗构成,其中上述内墙体由ALC板制成,上述外墙体由GRC板制成,上述门窗由钢化玻璃板制成,可工厂预制化生产。
较佳的,上述箱体各部分的门开在同一侧,不需围墙及环路,可沿路边建设,对选址要求简单,可建于繁华市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箱式变电站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适应国家电网提出的“两型一化”“两型三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工业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电网建设政策性要求。
2、箱体超小型,整体全部开门在一侧,不需围墙及环路,可沿路边建设,对选址要求简单,可建于繁华市区。箱体主要由5部分构成,布局简单、合理、灵活,占用空间小,且箱体顶层的两部分并排设置并共用一底板,该底板可以一体成型制作,从而也使得箱体的制作简便、快捷,成本低;节约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
3、箱体内的各部分的变电设备模块化,安装方便;且基本无外露带电部分,安全可靠。
4.二次设备保护、控制、自动装置、通讯设施均为数字化、智能化、光缆连接(包括本站中馈出中压系统设备),在技术和功能上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5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