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纤双向光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4231.6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2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米全林;梁鹏;胡强鹏;赵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光电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光电组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的单纤双向光电组件。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由于具有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体积小和便于施工维护等优点,在最近的数十年内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光电器件作为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光纤通信的传输质量。光电器件按工作模式可以分为激光器(TOSA)、探测器(ROSA)和单纤双向器件(BOSA),按光输入端的种类可以分为插拔型和尾纤型。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用于光纤通信的单纤双向光电组件主要由插针组件1、同轴封装的激光器2、薄膜分光片3和同轴封装的探测器4组成,其中激光器2固定在一圆方管体(图中未示出)的水平一侧,插针组件1固定在圆方管体的水平另一侧,探测器4固定在圆方管体的上侧,薄膜分光片3位于圆方管体内部并与水平轴线呈45°角。由于在插针组件1的光纤端面10形成的反射光进入激光器2后会导致激光器2的P-I线性变差,从而导致调制信号发生畸变,因此在实际的插针组件1制作中会将光纤端面10研磨成与竖直平面呈θ角,其中θ角为6~8度。对于速率为1.25Gbit/s及其以下的光电器件,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发射端的线性。但是对于速率为2.5Gbit/s以上的光电器件,该方法不仅不能解决光纤端面10带来的反射问题,而且由于θ倾斜角的存在,光线在光纤端面10处会发生折射,导致光线与水平面存在一偏角θ1,如图2A所示,其中θ1为3~4度,最终使得发射端和接收端耦合效率下降。图2B为安装角度相对于图2A转过180度,因此其偏角θ1方向与图2A情况下相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纠正光路能抑制反射并能提高耦合效率的单纤双向光电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纤双向光电组件,其包括有插针组件、同轴封装的激光器、薄膜分光片和同轴封装的探测器,其中所述激光器固定在一圆方管体的水平一侧,所述插针组件固定在圆方管体的水平另一侧,所述插针组件在所述圆方管体上固定,所述插针组件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有夹角,所述插针组件的光纤端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所述圆方管体靠近所述插针组件的一端面为斜面,该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呈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
所述插针组件与所述圆方管体连接的端面为斜面,该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呈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斜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4度。
所述插针组件的光纤端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12度。
所述插针组件的斜面由上至下倾斜的方向与所述插针组件的光纤端面由上至下倾斜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方管体上引入夹角或者在插针组件上引入夹角,可以将经过光纤端面后的光线调整至接近水平,从而可以弥补因光纤端面研磨造成的耦合效率损失。另外光路纠正后,光纤端面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增大,可以进一步减小光纤端面反射光对发射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单纤双向光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公知插针组件的光纤端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之一;
图2B为公知插针组件的光纤端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纤双向光电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纤双向光电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纤双向光电组件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达到的效果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附图并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4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