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3268.7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耿建涛;潘之杰;刘巍;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隔振 转向 传动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传动轴,特别是一种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传动轴即为连接转向管柱与转向器的中间轴,传统结构的中间轴两端均具有节叉,转向器与中间轴下端的节叉是通过花键连接的,上、下端节叉之间连接的中间轴为一根刚性轴。由此当车辆行驶遇到不平路面冲击时,转向器的振动通过中间轴、转向管柱传递到方向盘上,导致方向盘振动,从而易使驾驶员感到疲劳,影响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和驾驶乐趣,同时频繁的冲击也会造成汽车转向传动轴发生异响、缩短其使用寿命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能够缓冲振动的转向传动轴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曾公开了一种减振式转向传动下轴【中国专利号:ZL200620157407.6;授权公告号:CN200974551Y】,由转向传动下轴(1),套筒节叉(3)组成,转向传动下轴(1)在套筒节叉(3)内,转向传动下轴(1)与套筒节叉(3)之间连有一个橡胶组合套(2)。
上述减振式转向传动下轴虽然增设了减振结构,但其作为减振结构的橡胶组合套位于转向传动下轴的末端与套筒节叉之间,因传动下轴末端伸入套筒节叉的腔内,故橡胶组合套套设传动下轴末端的外侧,并贴合套筒节叉的内周,由此橡胶组合套无法显著使整体传动轴在振动冲击下通过轴向弹性形变而吸收、消减冲击能,故其减振作用效果不理想;同时橡胶组合套需另行装配,故增加了安装难度与程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传动轴中部串联隔振结构,而实现沿轴向弹性量吸收冲击能的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包括中间轴,所述的中间轴的上下两端均固设有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由中部断开分为上段轴和下段轴两部分,所述上段轴和下段轴的相对断口之间串设有能够沿轴向产生弹性位移量的隔振结构。
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中转向器与中间轴的下端节叉通过花键连接,转向管柱连接于中间轴的上端,方向盘连接于转向管柱上方。当车辆行驶中受到路面上障碍的震动冲击,转向器的振动通过中间轴时压迫其上串联的隔振结构发生弹性位移量,使振动冲击能被显著隔离吸收,从而防止该振动冲击通过转向管柱传递至方向盘,造成对驾驶员行车驾驶的困扰。
在上述的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中,所述的上段轴的断口处具有呈周向环阶状的上固定座,所述的下段轴的断口处具有呈周向环阶状的下固定座。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对应位于上段轴与下段轴的端面上,且两者呈等面积对峙状态,两者之间具有能够设置隔振结构的间距。
在上述的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中,所述的隔振结构包括固贴在上述下固定座上的橡胶衬套,所述的橡胶衬套与上固定座之间固设有将两者连接的固定卡盘。固定卡盘将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固连,从而确保两者的扭转传动作用;橡胶衬套的橡胶材料能够在轴向振动冲击中发生弹性变形,而有效吸能减振。
在上述的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中,所述的固定卡盘具有中部呈凹陷的连接部一,所述固定卡盘的外周延伸出连接部二。中部的连接部一由一铆钉穿过并铆接定位于下固定座上,固定卡盘周向均布有三个呈片状的连接部二,连接部二上均开设连接孔,其与上固定座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中串联的隔振结构能够有效隔离、吸收行车中由地面沿轴向传至方向盘的振动,从而实现对路面障碍引起的车辆振动进行隔断消除,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的另一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段轴;1a、上固定座;2、下段轴;2a、下固定座;3、节叉;4、橡胶衬套;5、固定卡盘;5a、连接部一;5b、连接部二;6、铆钉;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车用隔振转向传动轴包括中间轴,中间轴的上下两端均固设有节叉3,中间轴的中部串联一能够沿轴向产生弹性位移量的隔振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