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3105.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慎高升;张雨樵;王亚亮;张跃文;张士民;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7/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系统机械吊装及移动过程中使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皮带机机头安装、维修时需对皮带机机头部件进行吊装、移动,机头部件一般有数吨重,需要人工采用吊链等简单工具吊装移动。吊装移动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耗费人力较多,而皮带机机部件安装、维修的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井下行车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实现井下皮带机机头安装、维修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由液压系统控制,工人只需要操纵手柄,就可完成矿井下皮带机机头的起吊、移动,完成对皮带机机头部件的安装、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下行车,由导轨组件和行车构成,导轨组件包括外架、导轨联接座、上撑顶油缸、立柱油缸、导轨,每两段外架用一个导轨联接座联接,形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个纵向边上端安装导轨;上撑顶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联接座的侧面,每个上撑顶油缸缸体的底部与立柱油缸活塞上端联接;
行车的底部设置有4个轨道轮,所述4个轨道轮位于导轨的上端,所述轨道轮与导轨配套使用。上撑顶油缸的活塞上端固定有顶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井下行车在井下安装好后,启动液压泵,将各立柱油缸顶起,使轨道升到适当高度,将上各撑顶油缸顶起,使活塞上端和巷道顶部接触。工人只需要操纵手柄就可完成对皮带机机头部件的起吊、移动,安装、拆卸, 耗费人力少,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架,2—导轨,3—导轨联接座,4—上撑顶油缸,5—顶片,6—立柱油缸,7—导轨轮,8—行车,9—行车纵向电机,10—行车横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井下行车,由导轨组件和行车构成,导轨组件包括外架1、导轨联接座3、上撑顶油缸4、立柱油缸6、导轨2,每两段外架1用一个导轨联接座3联接,形成一个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两个纵向边上端安装导轨2;
上撑顶油缸4的缸体固定在联接座3的侧面,每个上撑顶油缸4缸体的底部与立柱油缸6活塞上端联接;
行车的底部设置有4个轨道轮7,所述4个轨道轮位于导轨2的上端,所述轨道轮7与导轨2配套使用。上撑顶油缸6的活塞上端固定有顶片5。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行车结构与现有工厂使用的行车结构相同。
如图1所示,井下行车在井下安装好后,启动液压泵,将各立柱油缸6顶起,使轨道升到适当高度,将上各撑顶油缸4顶起,使活塞上端的顶片5和巷道顶部接触。行车8两端安装有四个轨道轮7,轨道轮7通过纵向行走电机9驱动,可在轨道上纵向移动;行车中部为横向轨道,行车8机座上的横向行走轮11可在行车横向电机10的驱动下在行车架横向轨道上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条纵向导轨由3个导轨联接座,4段导轨组成,矩形框架设置有10套由上撑顶油缸和立柱油缸组成的上下传动支撑装置。可根据需求灵活增减导轨数量及支撑装置来满足实际使用。
本实用新型纵、横向移动距离大,操作灵活,方便矿井下不同部件,不同位置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自带液压泵站系统,可对各液压装置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用电器元器件均采用防爆、煤矿矿用产品,可在矿井下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井下行车适用于巷道 宽5米,高4.5米。
井下行车性能参数 :
机长:20m;
机宽:5m;
机高:4.2m;
起吊重量:10T;
液压系统额定压力:25MPa;
横向移动距离:3.5m;
纵向移动距离:18m;
吊钩起吊高度:3m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1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