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荷载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2302.9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君毅;张晓娇;宋阳;胡京雨;臧大丰;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B3/00 | 分类号: | B66B3/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荷载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荷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应用于楼宇内部以电动机为动力来源的垂直升降设备,用于搭载乘客或货物。现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梯已经成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人性化与智能化的设计方式也日渐成熟。
在现有的电梯控制系统中,一般包括轿厢、拽引系统、控制器、重量平衡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中大多不与乘客直接进行信息交换。而控制器中的操作面板、指令输入按钮与楼层显示面板等则是与乘客直接相关的。楼层显示面板会显示电梯所在楼层与上下行方向,使乘客能够了解电梯运行概况。称重设备是检测轿厢内部重量的装置,当乘客重量超过限定值后,进行报警并停止电梯运行以防止拽引系统受损。
与此同时,高层电梯中的显示与称重系统往往使电梯外等待乘坐电梯的乘客面临如下的选择困惑:
1.乘坐电梯与走下楼梯的选择。当想要搭乘电梯的乘客在相对较低的楼层等待电梯时,有时会遇到许多乘客在等待电梯,但当电梯到层打开电梯门后,由于电梯承载重量的限制,往往只有一两名乘客能够进入将要满载的电梯或根本无法进入。与之相比的是,等待电梯的时间就足以使乘客从旁边的楼梯走下该楼层。
2.不同电梯之间的选择。当有多部电梯同时从上向下运行时,在中间某楼层有许多乘客在等待电梯,但当一部电梯停止时,乘客往往发现由于电梯承载重量限制,等待的乘客无法全部进入该电梯,从而在必须选择等候搭乘其他电梯的同时,浪费了第一部电梯的等待时间。所以乘客将无法确定应该在哪部电梯门口等待才能使自己尽快进入电梯。
以上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电梯外等候的乘客无法了解电梯内部的荷载情况,即无法了解该部电梯在满载报警之前还能够搭乘多少名乘客。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2112471.X)公开了一种《电梯内运载人数的显存方法》,该方法在电梯内门的上方,各电梯进入口的上方安装(组装)感应器、传感器,微电脑(增减数字处理器);在电梯内的前部上方,各电梯进入口等处安装显示器。用线路连接。微电脑自动显存进增出减乘客人数,自动显示电梯运载总人数。该方法是基于感应器感应进出电梯的人数,以人数为单位。但在电梯进出人数较为拥挤时,感应器是无法精确测量进出人数,而且电梯内人数的显示并不与满载重量成固定比例关系。即由于每个人的重量不同,满载时电梯内所能搭乘的人数也不同。所以该方法用于电梯人数的显示是不够完善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荷载显示装置,该装置安装于每层楼的电梯入口处,通过电梯称重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处理,能够显示出电梯的内部荷载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电梯荷载显示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和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底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PLC模拟量输入模块相连接,PLC模拟量输入模块和CPU相连接,CPU还连接有PLC数字量输出模块,PLC数字量输出模块与安装在电梯入口处的七段数码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PLC模拟量输入模块采用SM 331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PLC数字量输出模块采用SM321输出模块,称重传感器选用YD-16型称重传感器,七段数码管采用LED5011数码管。
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荷载显示装置带来的技术效果有如下三个方面:
1、可以使乘客在电梯外能够直观的了解电梯内部荷载情况,以便做出走楼梯或者等候其他电梯的决定。
2、从控制角度出发,由于该装置可以增加连接报警和控制电路,使得通过该装置便可实现电梯的超载报警及停梯。
3、安装和更换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如若使用原有的称重传感器,则只需在每层电梯外安装七段数码管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梯形程序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七段数码管显示图;
图5是本所用CPU 313C的集成数字I/O方框图;
图6是LED 5011七段码引脚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